第45页

孙氏坐在一旁,满腹酸气的说着今日苏娘子对她爱搭不理的事。

石大富瞪了她一眼:“这还不是你自己作的?我可告诉你,这隔壁,你可一定要交好,千万不能再将人得罪了。你知道我今日在那学堂门口看到什么了吗?我可是亲眼看到,那县太爷临走的时候,特意将顾策叫到身边说了半天的话。”

孙氏听了这话惊了,刚进屋的石青也不由的停下了脚步。

隔壁院子,苏娘子空着手回了屋,直愣愣的站在床榻前问了陈大勇一句话,把他惊的一下坐了起来。

第43章 丈母娘和慈母不一样的心呐。……

石大富最羡慕隔壁那两口子的, 就是他们养大了顾策,人家怎么就那么会捡呢,出一趟镖就领回了一个这么有出息的养子。

两家是多年的老邻居了, 他到底是做买卖的, 怎么说家底也要比隔壁厚上许多,可再等几年再看, 恐怕就不一样喽, 如今读书人可是又金贵起来了。

前朝末代皇帝暴虐嗜杀, 主张愚民政策,大兴文字狱,残害读书人, 焚毁书籍,百姓再不敢送子弟去读书识字。

一直到数十年的动乱结束, 新朝初立, 这一切才开始有了改变。

开国皇帝登基之后, 下的第一道旨意就是恢复科举,重新开设太学府学县学,还令官员起带头作用, 带头送家中子弟去官学读书,大兴读书风气,如此过了百年, 情况才有所好转。

只是到底经历过那样一段黑暗岁月, 民心可以唤回,读书人的热情可以拾起, 可是丢失掉的还是缺失了。

如今的大安,读书人金贵着呢,只要你能考上举人, 别的不敢说,在地方上谋一个小官职是稳了的。

只是要想供出一个读书人不容易,那笔墨纸砚的花费不算,经过前朝那一通焚烧,如今的书籍连手抄本都昂贵的不是普通人家能担负起的,可是真要是谁家能咬着牙供出来了,那不说大富大贵,人勤奋点,光抄书就能让家里变成小康之家。

所以石大富哪怕再心疼,也想将儿子供出来,可惜他舍得没用呀,他家石大宝不是那块料也没用呀,可是顾策却不一样了。

现在看着他们还是一样的,可只要顾策将来出息了,这一家子就起来了,染染那丫头的婚事也绝对错不了,陈大勇两口子将来可是要享福了。

想到这个,他又想起了金家那位小少爷对苏染染的在意,不由皱了眉头,对着刚进屋的石青招了招手,一边问着今日的进展,一边叮嘱她要多留意,小心别让染染那丫头抢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