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页

因为刚在灵隐寺吃了素斋,家里也没什么活计,白大娘就先回家歇息去了。

一家人进了主屋,苏娘子这才一脸莫名其妙的问了一句:“她这又是怎么了?那脸拉的都没法看。”

苏梁染:“娘没帮她们家付吃饭的银子?”

顾策:“马车坐不下,所以只能让石伯父和大宝走回来了?”

苏娘子愣了一下,然后赶在陈大勇前面霸气的开口道:“我一个要给女儿攒嫁妆给大儿子攒银子赶考的人,凭啥请她?不请。马车也是我花银子租的,她舍不得自家人走路,那也花银子租一辆去呗。”说完,她就没事人一样,扭头催促顾策给她们讲一讲今日去县衙办地契的事。

那霸气样,让苏染染忍不住捂嘴偷笑。

等拿到地契,苏娘子稀罕的不行:“这就是咱们的了?这么简单就办成了?真好啊。你说我以前怎么没想到这一茬呢?要是我早几年趁着价钱低的时候出手,说不定现在都成地主婆了。”

没能成为地主公的陈大勇含笑看着她欢喜的模样:“媳妇你喜欢,咱们以后赚了银子每年都买一点,争取早点让你当上地主婆。”

苏染染听了又笑,真难得,她家爹娘竟然有如此靠谱的目标了。不过她也不敢掉以轻心,从前这时候,家中现在境况也还好的,勉强算得上是小康之家了,却是一经变故,就难支撑了。

大安朝到如今,其实一直在艰难前行,前朝遗留下来的许多问题仍待解决,却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根除,比如这治安问题。如今虽然不像前朝末年那样,到处都是吃不起饭的拦路土匪,却也不算太平。官府能力有限,像青州府这种远离京城的偏远之地,若要远行,离了城镇,也是时常会有危险。于是,镖局的生意便兴盛起来。大户人家出行、经商之人出门、甚至那进京赶考的学子们,但凡有些银钱,都会选择请人护送一程。

从前苏染染对家中的收入并不了解,如今通过这段日子的旁敲侧击,心中已经有了数,却有了更多的疑问。

她家爹爹一年起码能有三十两左右的银子入账,这还是他放心不下家里,很少出远门的情况下所赚,再加上她娘一年卖绣品,怎么也能赚个十两八两的。这些银子若是放在普通人家,也是一笔巨款了,在她家上辈子竟然少有结余。

苏染染自己琢磨过原因。

她家娘亲是家中独女,她的外祖父外祖母都是过日子的好手,偏她娘被爹娘娇宠着长大,尚未学过管家,双亲就去世了。外祖父外祖母的精明头脑,她娘是半点没有继承到,单看她握着几百两的嫁妆银子多年,一点生息都没有,就可以知道自家娘亲有多不擅长经营了。所以后来自己过日子,便有些随心所欲,一边发愁完花销大,一边依然没有个成算。

但这并不是唯一的原因,还有家中供着一个读书人,开销也不是一般的大。再有一个像她这样从前爱美喜欢添置不省心的女儿,爹爹又是一个宠媳妇宠孩子对她们有求必应的,加上爹爹时不时的还总想着接济一下陈家人,这日子想要过起来是有点难,便也不至于像上辈子那样,被掏空的那么快啊。

苏染染总觉得,这其中还缺了她不知道的很重要的一环,她得把这件事找出来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