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意

早晨,北京城的广播里面已经开始播起了东方红的乐曲,在音乐声中整个胡同热闹起来,各家都开始吃早饭准备出门了。

今天玉家喝的是玉米粥,配的馒头还有咸菜,大家还一起分了三个鸡蛋。

咸菜是玉姗姗爸妈的单位,中央电视广播电台的一个四川同事他们家自己做的,味道相当的不错,玉姗姗就着这咸菜喝了两碗粥,看得爸爸妈妈都非常高兴,这说明女儿感冒完全好了。

吃完早饭以后,父母再观察了一下玉姗姗,看她今天明显精神很好,便安心的上班去了。

玉妈妈毕竟是广播台的播音员,出门前还是花了些时间打点形象,但也就是打理得干净整洁,并没有什么多余的修饰。

玉爸爸作为一个技术工,穿的不仅朴素,衣服上还有好多显眼的补丁。

现在是计划经济票证配给年代,生活中各种物资供应都是非常难得的,像布匹这种生活必需品就相当的紧俏。

七十年代全国长期流行的一种穿衣方式,就是一件衣服夏天当单穿,然后秋天春季就把它当做一个夹克来穿,到了冬天的时候又往里面塞棉花,可以当做保暖的衣服来穿,一件衣服可能要穿一年。

遇上非常调皮的孩子,衣服早就穿坏了,家中大人就得去想办法找些旧布,然后打上补丁继续穿。

不过玉家爸爸现在穿的这么破旧,也不仅仅是因为紧张的布匹供应。

而是本身玉爸爸以前是大学毕业生,平时夫妻俩来往的朋友也多是知识分子,其实在现在的局势下是比较危险的。

两人至今没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是因为玉爸爸玉妈妈都是烈士的子女。

玉爸爸和玉妈妈家以前都是一个地方的,而且是世交青梅竹马,他们的父亲都在战争当中牺牲了是烈士,而他们的妈妈一路互相扶持把他们养大,在几年前两位妈妈也去世了。

所以他们作为双烈士子女,在这一场浩劫当中暂时没出什么问题,没有受到太大的攻击。

不过万事小心为上,在玉爸爸玉妈妈的刻意安排引导下,玉家人从大到小都是习惯了比较朴素低调的。

就跟

地下挖洞藏书一样,只穿打补丁的衣服也是一种安全手段。

所以现在玉家的状况就是兄弟姐妹4个人全部都穿着打着好些布丁的衣服。

玉爸爸玉妈妈走了以后,玉姗姗他们稍微收拾一下,也跟着大哥玉清提着竹编篮子出了门,今天他们要去买一些家里接下来生活要用的东西。

出到院子里玉姗姗好奇的看四周观察了,这个胡同面积很大,明显居住人很多,然后邻里应该都还是比较熟悉,出门碰到好几个人都跟玉家孩子们互相打招呼。

破旧的四合院门口那些古雕塑都已经被毁坏了七零八落,然后家家户户都在想办法找地方插上几支红旗,许多窗户上还贴着那种打米字格子的宽纸条,玉姗姗记得这是当年为了防空炸弹减少震动民间流行的一种方法。

胡同的老大爷大妈很多都喜欢到院子外面坐着,带着家中孩子在一起围着玩耍。

院子外的路上还时不时有人骑着自行车经过,一派老胡同的生活气息。

玉姗姗以前倒是看过不少七八十年代的纪录片,不过身在其中到底感觉还是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