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服装生意

剩女炼成记 沐子666 1651 字 2022-10-07

两人结婚后,夫妻双双外出打工。

廖有志,算是村里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走出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到了改革开放、经济发达的广东。

接着,就是高中毕业的张建国,到了北京打工。

然后,到90年代初,村子里会裁缝手艺的李解放,再次成为村子里第三个敢于吃螃蟹的人,带着一身裁缝手艺,到了汉口的汉正街。

李解放来到汉正街,起初跟着老板做帮工,做衣服。

什么流行做什么,什么当季做什么。

李解放心思活络,脑瓜子灵活,没多长时间,凭着过硬的裁缝手艺,被老板安排作质检师傅。

所谓的质检,就是对服装出厂前的面料是否有破损,做工是否有粗糙的地方等,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确保产品无瑕疵。

质检之后,老板又安排他管理车间,对所有的缝纫工包括车间进行管理。

然后,老板又把最重要的进货和销售交给他管理。

这套流程下来,李解放基本把老板的整套流程摸了个门儿清,于是,辞职不干了。

回到村里,李解放带了一帮不读书的小年轻,有男有女,带到汉口的汉正街,租了个地方,买了几台缝纫机,开始自己生产服装。

李解放会设计、会成衣制版,自己裁样、画样,然后进了面料和原材料,交给缝纫工们制作成衣。

从村里带来的小年轻,会缝纫的,就安排上机操作,做衣服。

不会的,就边跟着学,边做一些钉纽扣、熨烫等杂活。

李解放凭着多年积攒的人脉,成衣销售很火爆,常常是一抢而空。

于是,李解放自己在汉正街租了几个门面,自己销售自己的小型缝纫店制作的衣服,获得的利润更高、赚钱更多。

夫妻两个分工协作,李解放负责缝纫店的衣服制作,老婆负责汉正街服装店面的管理。

这一下,李解放赚得真是盆满钵满,就连两个儿子,都弄到了武汉上学读书。

甚至,在武汉买了房子,直接住在了武汉。

李解放发达后,带动着李家兄弟姐妹都跟着发家致富。

李家的其他兄弟姐妹,也都蜂拥到汉正街,起初跟着李解放干,然后各自独立出去单干。

整个李氏家族,都被李解放带动得兴旺起来。

被李解放带出去做裁缝的村里小年轻们,每年回家过年,不仅给家里带回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而且,一个个穿着城里最流行的衣服、鞋子,脱离了农村的淳朴土气,俨然城里人做派。

江小朵看到他们,就很眼红,跟宁珑商量:“妈,要不我也辍学吧,像他们一样,去城里做裁缝,既能减轻家里负担,还能挣不少钱。”

“小朵,做人不能只看眼前,要眼光放长远一点。是,没错,做裁缝能暂时挣点钱,可妈在农村苦了半辈子,妈希望你好好读书,用知识,彻底改变你自己的命运,你明白吗?”

“妈,我也只是说说而已,主要想到家里债务缠身,我心里着急。”

“小朵,慢慢来吧,路都是人一步步走出来的。”

江小朵就此放弃了弃学作裁缝的念头,不过,村里的动向,仍然悄悄关注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