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长司马师比他更有才干,在明帝景初年间已拜散骑常侍,自新帝曹芳继位以来,几年没有任何升迁。
朝内散骑常侍共有四人,主要是在皇帝左右备顾问应对的。这个位置常伴君侧,混好了便是皇帝心腹,混不好就是闲差无人问。几年过去,大哥逐渐成了几个散骑常侍中年龄最长也最边缘的那个。日日去宫里也不过是应景点到。
大事小事,小皇帝都不乐意找他。
父亲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多年,戎马倥偬了大半辈子,如今大多时候赋闲在家侍花弄草打发时光;叔父司马孚身为尚书令,整日里在朝堂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听凭手下几曹尚书兴风作浪……
…………
认清现实,接受事实。
司马昭百无聊赖地坐在田埂边,拿帽沿扇着风,
嘴角衔着草根,开始认真地思考人生:怎么办,怎们干?
当初在赴任之前,父亲司马懿曾交待叮嘱,农事乃国本,又是最为苦累之事,因此要尽量“去除苛碎”;农夫最看重的是五谷粮食收成,和他们打交道,还要尽量做到“不夺农时”,与民方便。
看着远近三三两两忙碌的农夫和佣夫,想及爹的这些话,司马昭一边信手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小树枝,一边暗暗盘算着,心中似有所悟。
种田怎么了,从田间走出的出类拔萃的豪杰人物多了。旁的不说,就以爹的老对手诸葛亮为例,出仕前数载躬耕于陇亩之中。半耕半读多年后,伏龙出山,一朝成名天下知。如今老人家都仙逝十年了,还备受西蜀全民膜拜。即使在千里外的魏吴两国,大名也是如雷贯耳。
想通这些,抬头看看远处一眼望不到边的水渠,司马昭弯起唇角微微一笑,俨然似看到巍巍然一望无际的万里江山。
“哎,你这‘鱼鳞’阵可是有漏洞欸!”
司马昭正在低头沉思,闻声抬眼。一黑一白两个身影映入眼帘。
看二人装束,是京中官家的两位小公子。一个穿着件薄薄的墨色便服,面容俊美却带着点儿狠戾邪气;另一个倒是斯文清俊,穿着浅色素衣,两人年纪相仿,大约都在十八/九岁左右。
着墨色便服的小公子信手一指,“你排的这个阵形,虽然前方排布密集,但是背后暴露太多了。若是有人带兵从背后偷袭的话,立即全军溃散!”
司马昭心中一凛,低头瞧了瞧,他方才思索间,无意中用折断的棉枝小段摆出一个鱼鳞阵形来。
遂好奇道,“小公子此话怎讲?”
京中官宦子弟,司马昭大多都认识。穿墨色深衣的那个以前见过几次,似乎是前朝钟繇太傅的小公子;浅白素衫的那个有些面生,仅是略略有点儿印象,似乎也是哪位京官家的。
只是司马昭和他们二人年纪差了十来岁,没在一处玩过,所以也只能算是勉强面熟,以前并未说过话,也并不熟悉,甚至连他们的名字也叫不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