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门,千匹帛;百人督,五百匹!……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啊!”
“百人督什么价?”
“五百匹!”
“四百五怎样?”
“一口价!保证货真价实,一手交银一手交物,银钱一交,当官在望!”
“来来,小哥瞧瞧这边,良心卖家,信誉保证!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
中护军衙门前整日里一片人声鼎沸,供需两旺。老百姓们都看呆了!!
不仅有各色二道贩牵线人在衙门前大声吆喝叫卖,更有那些想谋个一官半职的武夫们在巷子里转悠找机会。
而中护军卖官鬻爵之风最为“生意兴隆”之时,正是在夏侯玄接管中护军之前。
夏侯玄之前,护军将军是“哈哈候”蒋济。这位四朝资深元老,才干能力虽是不缺,精滑世故更是擅长。愣是厚颜无耻地把武官拔举做成了人尽皆知的买卖。
当时,买官卖官明码标价,明目张胆堂而皇之!
虽说种种怪诞乱像,也未必就是由蒋济主事中护军之时开始,但其对此置之不理,甚至一味放任纵容,致使买官卖官之风在中护军日趋恶化,人尽鄙弃,却是无从否认之事实。
所以,在正始之初,夏侯玄接管中护军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着力肃整军纪,遏制买官鬻爵之风。
鉴于以前的情形,买官卖官双方先由中间人牵线,经手的几道中间人都拿了银两,收了好处,再看银子下菜,将人“荐举”安排到各营。若要杜绝此风,便要追根溯源,从武官拔举制抓起。
夏侯玄主事后,先是禀奏朝廷,摒弃武官荐举制,改为“审官择人”新制。按照护军各营武官职位之需缺,定期举行考试,再从中择优甄选人才。夏侯玄亲自任主考官,考校武官武艺、品行等。
新制实行之后,选拔的武官,大都为人所赞,堪称一时俊杰之材。
经一番整顿后,中护军果然一扫积弊,军心大振!
乌烟瘴气多年的中护军,终于变得井然有序,焕然一新。
朝中有目共睹,自夏侯玄主掌中护军以来,几年来着力兴利除弊,兢兢业业常备不懈,去除旧制种种弊端,各方无不赞服。
各派权衡利弊,几经拉锯,比照甄选,夏侯玄似乎成了最佳的征西将军之选。
此次征西,原是由邓飏、李胜等人极力撺掇曹爽促成。李胜本来和夏侯玄还是关系不错的朋友,正因熟悉夏侯玄秉性,料其多半不会赞同,因此事前并未找其商议。此时见众人推举,更是不遗余力,要将老朋友拉到征西这条船上。
“众望所归”的夏侯玄,就这么被推至正始四年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