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宣指着沙盘上没有标识出来的本州岛西部地区说道,他所言细致入微,甚至详细到具体的斩获数字。
按理来说这种消息只有汉人内部才清楚,勋宣之所以能得到这么详尽的情报,是因为楚国费了大力气接触、收买了两名留守福临营的汉人作为内应。
这两名汉人祖上皆带有东胡血统,是胡妾所生,本是在船上干杂活的,因身份低微而被留在福临营看守退路,他们因贪恋楚国许下的封君之位,每逢汉军有新消息传回便第一时间借口砍柴而外出,再伺机将情报传递给藏匿于福临营附近的楚人探子。
当然,远在数百里之外所发生的事情自然不可能一切都及时传过来,此时刘季刚刚与熊本郎对线小胜,尚未有最新战况传回,但勋宣根据现有的情报分析后,认为汉军取胜只是时间问题,且最晚不会超过这个冬天。
尽管心中对汉人的实力早有猜测,但亲耳听到这些消息的的臣子们还是感到震惊,尤其是项冲和李南,都发现彼此的眉宇之间多出了不少忧虑之色。
汉军主力虽然还在北方,但冬天之后难说是否会回来,这意味着他们未来很可能要面对一个远比土著难缠的对手!
当然,这个势力也可能化为助力,只是双方的地位究竟是实力均衡的平等同盟,还是一强一弱的宗主附庸呢?
无论是项冲、李南这样的权臣还是普通的楚国贵族,都带有楚国曾是反秦盟主、中原首霸这样的骄傲,不甘屈于人下,特别是这个‘汉’一听就不是贵胄之后,怕不是两辽的叛军见秦军势大流窜至此的余党。
虞姬端坐在珍珠与珊瑚装点的王座上,见堂下重臣们在勋宣展示完情报后神色各异,心知自己的准备有了效果,便打算切入正题。
“传言汉主起于微末,秦攻外黄时曾为故魏军卒,后战败溃逃,受召为吏,亦不过一小小泗水亭长。尔后归降暴秦,被黑狗提拔,外放两辽十余载,掠朝鲜之社稷,因不为暴秦所容,乃东渡扶桑之地,年过半百犹能在异域开创基业。”
虞姬感慨道:“北击千里,风卷龙动,汉主诚为人杰矣。惜我孤儿寡母,志丧重洋,困坐一隅之地,心向往之,却只能神交英雄,呜呼哀哉。”
闻言,楚国众臣都听懂了虞姬话里的反讽鞭策之意,不禁汗颜,低头称愧。
虞姬见状趁热打铁,表明态度道:“汉,是敌是友,尚不明了。然海寇犯境害我子民,绝不能姑息!众卿,可有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