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火与血(2)

十五里外,海上。

夜幕笼罩着这片水域,海面上风平浪缓,完全没有白天的汹涌,看上去平淡如许,也不知能够持续几个时辰。

在这难得的好天气里,一支由上百条各型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正在缓缓靠近白岩湾。

规模虽然看似庞大,但船队中真正的庞然大物却只有一艘,那便是楚人遗民东渡时所乘的三层封舟‘蓬莱号’。

除了这艘旗舰,其余都是在这几个月来由独木舟改建而来的只有单层且能载不过十余人的小舟,除了九百人留守祥昭岛作为后备外,其余士兵皆登船出征,根据白日里沿岸的烽烟判断出海寇主力集结在白岩湾一带。

蓬莱号上,项冲正坐在楼船中最大的舱室内,上军将屈潜陪坐在旁,这处被当做作战指挥室的舱室灯火通明,厚厚的窗帘遮盖了烛光,让舰船不至于在夜中太过惹眼。

楚国大司马项冲今年才三十五岁,按理说正值当打之年的项冲体格应该比较魁梧健壮,可惜长期的享乐生活与及时放纵的心理令他的体型愈发圆润,将甲胄撑得鼓鼓囊囊,从外表上看端的是威风堂堂,实则尽为肥肉。

这也是绝大多数楚国贵族的通病,由于在海上漂泊挨饿的那段日子太过印象深刻,使得如今安定下来不愁衣食的楚国遗民各个食量大增,普遍出现了发福的情况。

何况虾岛上的部落土著属实不堪一击,楚军所过之处几乎望风而降,更有大片土地传檄而定的情况,这让内无强敌的楚国贵族们有些自负。

这种自大直接体现在高层中享乐主义盛行,楚国贵族们的生活堪称奢侈无度,靠着压榨广大的底层土著满足私欲。

而少部分被挑选出来的归附首领,例如吴子期这样的精英则成了管理底层土著的代理人,在部落化到封建化过渡时期里生产力快速发展的同时奉养占总人口比例极少数的楚国贵族,形成了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社会结构。

像项冲这样还算的上晓畅军事、尽职尽责且目标远大的楚国贵族,在整个新楚都找不出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