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到外婆年纪大了,长途跋涉不方便,他们曾经想过,要把妈妈的墓移到京市,与外公安葬在一起。最后还是外婆说:“让她待在她熟悉的地方吧,她自小就怕生。”
在妈妈的墓前,宁蔓华轻轻放上了一束白色菊花。她和外婆默默地看着墓碑上的照片,那抹温婉的笑容已经成为回忆。
突然,不远处传来了熟悉的旋律,宁蔓华蓦然抬头。
蒙蒙细雨中,一个老人站在墓前,用口琴吹着喀秋莎,孤独中透着丝丝浪漫。
第39章 不忘先烈志
放眼望去, 那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看着已经有些佝偻,握着口琴的双手有点颤抖。
浪漫而不凄婉的旋律从琴中跳跃而出, 让人瞬间穿越时空,回到这首歌风靡一时的那个年代。
上世纪50年代,《喀秋莎》这首歌曾在华国广为传唱,歌曲中那个站在梨树下、等待驻守边疆的爱人的姑娘,更是成为当时人们的一个集体情结。
烟雨朦胧中, 宁蔓华看不清那墓碑上的名字,但依稀看到碑上那张黑白照片时, 她一下子愣住了。
她把雨伞塞到外婆手里, 冒着雨踉踉跄跄地跑了过去。
外婆不明所以,着急地喊道:“诶,蔓华, 你要去哪里呀?”
宁蔓华在那人的墓碑前停了下来。看着眼前失神的女孩, 白发老人皱了皱眉,但吹奏的动作没有停下来, 枯枝一般的手指依然准确地按在口琴的每个位置上。
宁蔓华一声不吭地看着碑上的照片, 年轻男人的脸庞比她记忆中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坚毅,只是……碑上的名字却不是她从小叫到大的那个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