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页

两年前?,研究一院正式启动?利剑-6号导弹的研制工作,这?是当?年研究一院的重大项目。

当?年拍板让宁蔓华进来的总体设计室吴擎宇,这?时已成为了项目的总设计师,他力排众议,果?断起用年轻的宁蔓华,让其担任项目常务副总设计师。

面对其他“老家伙”的质疑时,吴擎宇只说了一句话:“趁我们现在?还能看着点,必须让年轻人?上!”

不得不说,宁蔓华在?技术设计上有着超高的天赋,她带领技术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让项目以惊人?的速度推进。

但是,她实在?太年轻了。

要知道,这?样一个新型号导弹的背后,绝不只有一个科研团队,它还涉及成千上万个零部件及其单位,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这?也是为何苏国解体后,尽管它仍有武器的设计图纸和技术人?员,但已无力再进行研发,新型武器所需要的众多企业和单位,在?新体制下已经不复存在?了。

如何沟通和协调为数众多的单位,就成了宁蔓华的一个短板。

她这?张年轻的脸,实在?很容易让人?产生轻视,一如当?年的王主?任。

吴擎宇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了一个决定。

第35章 寻找故障点

在利剑-6号项目进程过半时, 吴擎宇决定,邀请刚完成其他项目的?裴云松加入到团队中,与?宁蔓华共同担任项目的?常务副总设计师。

在具体分工上, 宁蔓华更侧重?于导弹总体设计的?技术工作,而在整个运载火箭导弹技术系统内几乎轮了一遍岗的?裴云松,除了设计工作外,还将分担更多沟通衔接与?行?政审批等工作。

对于这个决定,宁蔓华没有提出异议, 反而颇为期待。

入职后,虽然她没有跟裴云松同在一个部门, 但是总能从各种渠道听到他的?名字。

“听说裴工只用了两个小时, 就把工程设计部折腾了一个月还没搞定的?活给搞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