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从大门远远看进去,晨曦洒在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上,洒在巍峨挺拔的纪念碑上,闪烁着永恒的光辉,宁蔓华的眼眶顿时湿润了。

这里,长眠着1700多名烈士,不少人的年龄永远定格在十几二十岁。纪念碑上镌刻着的“丹心碧血为人民”这七个字掷地?有声,道尽了这些英烈们的毕生?追求。

在烈士陵园的门前,有一块大草坪,很?多老人在这里晨练、休闲,偶尔也?有孩童在嬉戏,把伤感的气氛冲淡了些许。

这样?看似平淡的和平生?活,正是当年先烈们为之奋斗甚至牺牲的目标吧?

宁蔓华抬头望了望被?雨水洗涤后的蓝天?,或许这些英魂能够看到:今日大好河山,当如你们所?愿。

手?捧一束白色菊花,宁蔓华步履沉重地?走向纪念碑。园内庄严肃穆,沿途很?多烈士的墓前都放了鲜花。尽管已是清明节的第?二天?,很?多鲜花带着雨水和露水,仍然开得灿烂。

在纪念碑前放下鲜花,宁蔓华深深地?鞠了三躬。静静地?站了一会儿?后,她缓缓走向了一排排的烈士墓碑。

那?一座座墓碑,有的记载了详细的姓名、籍贯和生?平,有的却连一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无名烈士之墓”这几个字刺痛人心。但是,他们都为了共同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正是他们,锻造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妈妈,这个字怎么读呀?”宁蔓华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指着其中一块墓碑,用稚嫩的童声问道。

“这个叔叔叫郭二刚……”年轻的妈妈拉着小男孩的手?,一个个认着烈士墓碑上的名字。

“那?这个呢?”小男孩又指着下一块墓碑追问。

“那?个叔叔叫戴七子,那?是戴字……”妈妈耐心地?回答道。

战场的硝烟已经消散,这些朴素的名字,现在已经没有哪个父母会为孩子起了。

但是,只要我们记得,他们就还活着。

离开陵园后,宁蔓华坐上了回去的公交车,她看着窗外人来人往,任由?思绪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