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成邮票的阿尔卡季·普拉斯托夫的代表作《拖拉机手的晚餐》

此外,俄罗斯当代绘画史上比较著名的画家还有阿列克西·卡利马、塞米恩·法比索维奇,以及亚历山大·维诺格拉多夫和弗拉基米尔·杜博萨斯基这一对好搭档,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很受追捧。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俄罗的绘画艺术渐渐散发出巨大魅力,许多珍贵的作品成为无数人临摹的样板。在未来的俄罗斯绘画史上,那些杰出的画家将继续开创新的艺术高峰,为俄罗斯民族创造新的艺术荣光。

多样的音乐与天才

在18世纪以前,俄罗斯的音乐主要是宗教音乐,非宗教音乐自18世纪才开始流行,并渐渐衍生出民间音乐、歌剧、交响乐、流行乐曲等多个种类。与此同时,一批富有才华的音乐天才也相继出现,共同推动着俄罗斯的音乐艺术不断向前发展。

◎闻名世界的古典音乐

米哈伊尔·格林卡是俄罗斯古典音乐的奠基人。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音乐作品,如《穷歌手》《格鲁吉亚之歌》《降e大调六重奏》《威尼斯之夜》《胜利者》等,处处展现了浪漫主义激情和丰富的生活感受。

1834年,格林卡决心写一部俄罗斯风格的歌剧,诠释俄罗斯人民英勇不屈的爱国主义思想。于是,歌剧《伊凡·苏萨宁》诞生了。这部轰动一时的歌剧为俄罗斯音乐艺术开启了崭新的经典时代,得到当时著名作家普希金、果戈理等人的称赞。法国一位评论家曾赞誉说:“这不仅仅是一部歌剧,而是一部民族史诗!”

俄罗斯音乐之父米哈伊尔·格林卡在创作歌剧《鲁斯兰和柳德米》

亚历山大·达尔戈梅斯基是俄罗斯古典乐派创始人之一,也是格林卡音乐创作思想的继承者。他谱写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浓郁民族气息的浪漫音乐,如《我爱过你》《婚礼》《夜晚的和风》《老班长》《芬兰幻想曲》,歌剧《美人鱼》《爱斯梅拉达》等。

当时,俄罗斯还有一个著名的音乐创作团体“五人强力集团”,也称“巴拉基列夫小组”“新俄罗斯乐派”,由莫杰斯特·穆索尔斯基、尼古拉·科萨科夫、亚历山大、鲍罗丁、塞萨尔·奎、米勒·巴拉基列夫5位作曲家组成。他们创作的歌剧、交响乐曲等音乐作品,大多取材于俄罗斯历史、民间传说、文学名著与日常生活中。

在俄罗斯古典音乐作曲家中,全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要属彼得·柴可夫斯基。他一共创作了将近300部作品,其中的代表作《第六交响曲》又名《悲怆交响曲》,是古今交响曲中的精品,至今仍被世界各地的著名乐团奏响。他创作的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黑桃皇后》(改编自普希金作品),以及芭蕾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也是俄罗斯各芭蕾舞团经久不衰的传统保留剧目。

柴可夫斯基肖像画及博物馆

◎现代流行音乐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阿拉姆·哈恰图良并称为“苏联三大作曲家”。他们用诸多经典作品演绎了苏联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肖斯塔科维奇的《列宁格勒交响曲》被誉为“战争音乐纪念碑”;普罗科菲耶夫的《第五交响曲》和他为儿童写的交响乐作品《彼得与狼》,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音乐风格,曲调充满急促连续的跳动,极为诙谐幽默;哈恰图良创作的《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使他成为乐坛知名人士。

作曲家协会理事罗季翁·谢德林创作了歌剧《死魂灵》、舞剧《卡门组曲》《安娜·卡列尼娜》《海鸥》以及多部交响乐、室内乐、钢琴曲及合唱,极大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

在此时期,还出现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歌曲,比如伊萨克·杜那耶夫斯基的《红莓花儿开》《金色山谷》,瓦西里·谢多伊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海港之夜》《夜莺》——这些广为流传的歌曲现已成为世界乐坛上的经典名曲。

20世纪60年代,嗓音粗重沙哑的弗拉基米尔·维索斯基成为一代摇滚巨星。到了80年代,俄罗斯本土的摇滚乐和流行音乐渐渐发展起来,涌现出大量有影响力的乐队,如鲍里斯·格雷本施柯夫的水族馆乐队,无论到哪里演出都会引起轰动。

维克多·崔也是摇滚乐坛上一颗永恒的明星。从1990年他在一次车祸中不幸离开人世后,每年粉丝们都会在忌日那一天演奏他的音乐,他的墓地也成为粉丝们的圣地。在莫斯科的某条街上还保存着一面“崔墙”,上面全是关于他的涂鸦。

在俄罗斯最受欢迎的是“流行歌后”阿拉·普加乔娃,她自20世纪70年代就活跃在流行乐坛上,成为全国家喻户晓的当红明星。那时候,民间曾流行这样一种说法,一人问:“知道谁是勃列日涅夫吗?”另一人答:“当然知道,他是普加乔娃时代的一个政治人物。”

这位女歌手靠着迷人嗓音和百变曲风在流行乐坛长时间占据着“一姐”的位置,直到2009年才宣布退出,她为人们留下了《百万朵红玫瑰》《我辽阔的祖国》等经典作品。据说,就连普京总统当年也是她的粉丝呢。

粉丝们为维克多·崔设立的纪念树,上面有俄罗斯最流行的涂鸦口号:崔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深受喜爱的戏剧与大师

走入宫廷之前,俄罗斯戏剧经历过一段相当艰难的时期;走入宫廷之后,它在王公贵族的推动下开始渐有起色。当叶卡捷琳娜大帝成为戏剧的铁杆粉丝,即意味着俄罗斯的戏剧艺术迎来了春天。越来越多的观众在这片舞台上欣赏着高雅的戏剧,感受着艺术的魅力。

◎首开先河者

1883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及其一家观看戏剧时的合影

俄罗斯的民间戏剧是由滑稽节目发展而来,由于剧中一些节目对统治阶级进行了辛辣讽刺,因而在15世纪屡次遭到迫害与打击,甚至一度禁止穿戴演出的服装和面具,禁止在公众场所演出。

1672年,在贵族的建议下,沙皇阿列克谢于克里姆林宫建起一座宫廷剧院,不过当时的剧本和演员均来自德国。没过多久,宫廷里吸纳了第一批演员,开始使用俄语剧本,陆续上演了《圣经的故事》《小托维的喜剧》《伊戈里耶夫喜剧》《阿达姆和叶夫喜剧》等剧目。

19世纪时的皇家大剧院

1750年,戏剧天才费尔多·沃尔科夫在雅罗斯罗拉夫尔建起俄罗斯第一个业余剧团,几年后又在圣彼得堡建立了第一个面向普通民众的固定剧院。

18世纪,叶卡捷琳娜大帝在位时期,戏剧艺术的发展慢慢步入正轨。爱好戏剧的女沙皇特意组建了皇家剧院管理处,并准许筹建莫斯科大剧院。在她统治期间,剧作家丹尼斯·冯维辛创作了《准将》和《未成年的人》,这些含有嘲讽之意的剧目如今仍然在上演。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故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世界的知名度也许不如契诃夫,但在俄罗斯他是和契诃夫齐名的戏剧作家,现在俄罗斯的各个剧院仍然经常上演他的作品。他对莫斯科小剧院的改革起了很大的作用,是奠定现代俄罗斯戏剧基础的中心人物。

◎“俄罗斯戏剧之父”

18世纪末19世纪,戏剧在俄罗斯风靡一时,一批优秀的剧作家及作品开始陆续涌现。亚历山大·普希金的戏剧《鲍里斯·戈东诺夫》被搬上了舞台,当时最杰出的有两部戏剧作品,一部是尼古拉·果戈理的《钦差大臣》,曾被沙皇尼古拉一世视为最喜爱的作品;另一部是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大雷雨》。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戏剧方面的贡献尤为突出,他在将近40年的创作生涯里,撰写了《自家人好算账》《肥缺》《贫非罪》《无辜的罪人》《火热的心》《没有嫁妆的新娘》和《白雪公主》等一系列喜剧、悲剧、历史剧和童话剧剧本,总计约有50部。堪称是一位硕果累累的戏剧革新家,人们将其称为“俄罗斯戏剧之父”。

著名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和安东·契诃夫在创作小说的同时,也撰写了不少剧本,比如前者的《小市民》和《底层》,后者的《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和《樱桃园》等。

小说家、剧作家果戈理位于新圣母公墓的墓地

1898年,戏剧导演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涅米洛维奇·丹钦科一起创建了莫斯科艺术剧院后,将这些优秀作品一一搬上了剧院的舞台。

◎戏剧艺术的发展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

进入苏联时期,戏剧艺术得到了新的发展。此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创立的舞台艺术理论、方法和表演技巧,即“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成为世界四大戏剧体系之一。国内各地陆续建起了一大批剧院,仅莫斯科即建起20多座大大小小的剧院,在伏尔加河河畔的萨马拉市,全市最豪华的建筑就是剧院和音乐厅。在这段时期里,《白卫军》《狗心》等作品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不幸的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因国内经济持续低迷,戏剧发展大受影响,陷入了比较沉闷的境况。

20世纪末21世纪初,俄罗斯的戏剧艺术恢复了活力,各种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内容也更加丰富,并引进了一批优秀的外国剧目。与此同时,一些著名剧院与公司联合成为新的戏剧团体,另一些小剧院、小剧团也应运而生,为戏剧艺术的发展锦上添花。

如今,俄罗斯国内已建起几十座戏剧院校培养专业演员,一批戏剧导演正在积极创作新的作品,比如卡玛、彼得·弗门科、列夫·多金,以及最近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的两兄弟奥列格·普列斯尼亚科夫和弗拉基米尔·普列斯尼亚科夫等人——这些先锋人物将引领俄罗斯的戏剧艺术继续向前迈进。

《钦差大臣》

根据普希金提供的一个荒诞故事,果戈理在两个月内便完成了五幕喜剧《钦差大臣》。他特别喜欢自己的这部作品,曾强烈要求:“请给果戈理们展示俄罗斯性格,展示果戈理们本身、果戈理们的骗子手、果戈理们的怪人!把果戈理们搬上舞台,让大家去笑!”1836年,该剧在圣彼得堡首次上演即获得了巨大成功,也使他实现了创作社会喜剧的心愿。

俄罗斯电影艺术

20世纪前后,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开始在欧洲出现,俄罗斯成为当时掌握电影制作技术且起步较早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在其后一段复杂又动荡的年代里,俄罗斯电影历经波折艰难成长,走出了一条曲折不凡的艺术之路。

◎电影和电影大师们

随着苏联政权的建立,一些反映重大战事胜利的影片在国内首先出现,最有名的影片是谢尔盖·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和《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前者可谓是世界影坛上的一座里程碑。1936年,原创音乐剧《大马戏团》在国内引起轰动,主演柳博芙·奥尔洛娃成为当时最红的影星。

动画大师尤里·诺斯坦的《迷雾中的小刺猬》的邮票版别

在苏联后期电影事业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电影作品。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安德烈·塔可科夫斯基执导了《安德烈·卢布廖夫》《索拉里斯星》《潜行者》等。20世纪80年代,电影业萌生强劲的活力,越来越多的观众涌入影院,当时的亮点作品有爱情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爱情与犯罪片《阿萨》、爱情剧情片《小薇拉》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苏联的解体,全国经济跌入低谷,电影业迎来了寒冬时刻。1994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的《烈日灼人》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可是全国观众却无钱买票走进电影院。20世纪末期,俄罗斯电影终于回到正轨。黑帮片《兄弟》、剧情片《摩罗神》、爱情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掀起了一轮轮观影热潮。

蒙太奇美学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上图)

进入21世纪,俄罗斯电影继续崛起。从2002年到2006年,俄罗斯在国际影坛上每一年都有不俗表现,接连推出《俄罗斯方舟》《回归》《土耳其式开局》和姊妹片《守夜人》《守日人》。自2006年以后,在各大电影节上引起轰动的还有悬疑片《十二怒汉》、音乐片《时髦青年》、爱情片《幸福感》、剧情片《我是怎样度过这个夏天》等。

动画大师尤里·诺尔斯金(下图)

当俄罗斯电影稳步向前推进的同时,一些电影大师也在国际影坛上崭露头角,比如“喜剧教父”艾利达尔·梁赞诺夫、连夺大奖的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天才导演安德烈·塔可夫斯基,以及获称“塔可夫斯基精神继承人”的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等。

◎俄罗斯的动画大师

事实上,国外很少有人知道俄罗斯在动漫艺术上做出的重大贡献。20世纪30年代,迪士尼经典动画《白雪公主》问世的前两年,单格拍制动画片的新技术便出现在这个国家的动画片《新奥列佛》中。该片改编自《奥列佛游记》,里面的木偶形象超过了3000个。1957年,另一部根据安徒生童话改编的动画片《白雪女王》上世,正是该片(而不是多数人认为的迪士尼影片)启发了年轻的宫崎骏,使其日后成为家喻户晓的动画大师。

俄罗斯影坛有两位著名的动画大师,其中一位是尤里·诺尔斯金,他绘制的动画片《迷雾中的小刺猬》在1975年推出时获得了极大反响。另一位亚历山大·彼得罗夫在动画制作方面的表现更加活跃,他的绘制方法比较另类,先用拍照的方法定格一格画面,再手动进行修改,然后拍摄下一个面画,这种艰难的方式使其创作一部10分钟的影片就要花费1年左右的时间。1989年,佩得罗夫的第一部独创作品《母牛》面世,该片体现出标志性的蒙太奇序列手法,其中的人物和景物呈现迷幻的螺旋式分布。1999年,他根据海明威小说绘制的另一部动画片《老人与海》获得了奥斯卡奖。2008年,动画短片《春之觉醒》再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最大的电影节是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同时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该电影节于1959年创办,第一任主席是蒙太奇美学大师谢尔盖·爱森斯坦。最初每隔两年举办一届,1999年以后改为一年一届。地点定于莫斯科,时间持续半个月左右。

俄罗斯影院,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主办地。

在奖项设置方面,该电影节也存在一些变化。电影奖项原来分为三类大奖,1969年以后取消大奖,改设金质奖和银质奖,专门授予评选出来的最佳故事片、儿童片和短片,另外还设立了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自创办以来,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了37届。第37届电影节于2015年7月落下帷幕,共有12个国家的12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最终夺得“圣乔治金奖”的是艾瓦罗·希斯特夫的作品《失败者》。

伟大导师列宁

列宁的原名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列宁”这个名字只是一个笔名。他是苏联(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他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将其与俄国革命相结合形成列宁主义,本人亦被追随者普遍认为是“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也被列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

◎列宁主义的诞生

1870年,列宁出生于伏尔加河河畔的辛比尔斯克。父亲是一位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教育活动家,母亲是一名小学老师,哥哥亚历山大本是喀山大学的优等生,后来因为参加行刺沙皇的行动而被处死。

在莫斯科发表演说的列宁

1887年,列宁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不久因为参加学生运动而被开除,紧接着被逮捕流放。结束这段不幸的遭遇后,列宁开始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者。1895年,他在圣彼得堡建起“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当年年底又被逮捕入狱。度过一年多的牢狱生活,列宁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并与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第二次流放结束后,列宁回到了圣彼得堡。没过多久,他转赴西欧在德国创办了《火星报》。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于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宣布布尔什维克党成立。布尔什维克的意思是“多数派”,该党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领导两次国内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