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一代的法老们在帝王谷中安葬自己的遗体,并且极尽奢华之能事,对于盗墓者来说这样的诱惑实在太大了,那里每一座墓室之中的财富,都超过了最贪婪者的想象。在此后的年代中,一个又一个匪帮来到帝王谷,要么暗度陈仓,要么明火执仗,进行着疯狂的盗墓活动。

埃及法老塞提一世和奥利西斯神浮雕

随着时光的流转,帝王谷也变成了一片破败不堪的荒漠。在3000年的光阴中,盗墓者将这里的山谷翻了一遍又一遍。在同一个地方让盗墓者发掘3000年,恐怕是任何国家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事情。从18世纪起,拿破仑大军挺进埃及,欧洲探险家和考古学家也来到这里,进行地毯式的发掘。到19世纪末,人们认为这里的古迹已经被扫荡殆尽,再也不会有任何新的发现,对帝王谷的挖掘也应该进入尾声了,但就在这个时候,英国人霍华德·卡特与罗德·卡纳冯勋爵的发现,再一次震惊了世界。

卡特是就职于埃及名胜古迹服务部的考古学家,而卡纳冯勋爵则是英国海克利尔城堡的继承者。1906年,他们相识并开始合作,接手了美国西奥多·戴维斯发掘了12年却一无所获的帝王谷,并在1917年选中了帝王谷中一块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三角区域,找到了法老图坦卡蒙的陵墓。

图坦卡蒙9岁登基,18岁去世,短暂的法老生涯却没有阻止他为自己在帝王谷修建陵寝。这位小法老的声名随着卡特的发现而名扬四海,他的陵墓是帝王谷中所有法老陵墓里保存最好的,由于修建得隐秘,盗贼们居然一次又一次错过了它。

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壁画

1922年11月4日,卡特带领工人在拉美西斯二世的墓室旁挖出了一条浅浅的台阶,经过16级台阶之后,他看到了门上的象形文字“图坦卡蒙”的名字。在强光的照射之下,这座陵寝里布满了包金的战车,一人高的法老雕像,巨大的镀金狮子和怪兽,已经变质的鸭子、火腿和面包。在镶嵌着黄金和象牙的木箱里,大量的金银玉器储存其中,金指环、项圈、宝石、手镯和金权杖,就像是一座奢华的古董店。但这一切都不是卡特想要的,他要寻找的是法老的遗体。1923年2月7日,卡特终于打开了一座密室大门,一个硕大无比的棺椁占据了整个房间,长达17英尺(1英尺约等于0.308米)、宽11英尺、高9英尺,棺椁全部用黄金覆盖,镶嵌满各种饰品和宗教图案。在棺内,3个装饰着浮雕的黄金棺材一个套着一个,最里面的一口雕刻精美的黄石英岩棺材里,又有3个人形金棺,纯金的内棺上写着法老的名言:“我看到昨天,我知道明天。”而躺在棺内的图坦卡蒙带着巨大的黄金面具,表情既悲伤又静穆。

图坦卡蒙墓葬的发现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成就,让人们真正了解到帝王谷中新王国时代法老殡葬的真实情况,成为了考古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经过了这一次发掘,帝王谷考古结束了漫无目的、猎奇式的工作方式,让考古工作进入了严格的科学研究时代。

在卡特进入图坦卡蒙墓室的时候,看到了墙上所写的法老诅咒:“谁惊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就会降临在他的头上。”在他们离开墓室之后,卡特与卡纳冯勋爵都因不明原因去世,让这座墓室增添了更加神秘的色彩,但就算再狠毒的诅咒,也无法阻止人们探索未知、揭开神秘法老面纱的好奇心。

埃及帝王谷图坦卡蒙墓中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

卡尔纳克神庙:阿蒙神的圣地

这是真正属于法老的圣地,从古王国时期开始,这里就成为每一任法老无法忽视的地方。这里也是属于全世界的圣地,从被发现的那一刻开始,全世界的人们用尽美好的词汇来形容这座梦幻的圣庙,因为它已经超越了人类语言所能表达的极限,尽管它本身就是人类智慧创造的产物。

◎全世界最大的神庙

与金字塔一样,卡尔纳克神庙也是埃及文明的一大标志,但是它又有着金字塔所无法比拟的地方,它就像是一幅古代埃及的“清明上河图”,将悠久的埃及历史在画卷之上逐一展现。

卡尔纳克神庙壁画

卡尔纳克神庙坐落在辉煌一时的古埃及首都底比斯城中,在几位法老不断加以扩建之下,形成了一座长1.5千米、宽0.8千米的庞大建筑群。庙内有许多神殿和房屋,塔门重重,巨柱林立,方尖碑、圣兽巨像处处皆有,其中包括被称为“艺术世界奇观”的百柱厅和闻名遐迩的方尖碑。

在古埃及人眼中,阿蒙是底比斯的保护神,是所有神灵之中最高的神,后来也被尊称为太阳神。埃及国王都认为自己是太阳神的儿子,每一次发生对外战争的时候,如果可以获得胜利,那么毫无疑问都是阿蒙神保佑的结果。为了表达对于阿蒙神的感恩,每当战争结束的时候,国王都会将大批的战利品献给供奉阿蒙神的卡尔纳克神庙。这些献礼包括金银、宝石,也包括奴隶和土地,经过了几百年来不断添造,卡尔纳克所积累的财富规模已经不可想象。

从中王国开始,人们就开始建造这座侍奉阿蒙神的神庙。到了新王国时代,第十八王朝的多位伟大的法老都在神庙之中留下了他们的建筑,到该王朝末代法老哈拉穆哈勃时期,卡尔纳克神庙的建筑已经完成了如今可见的一多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塞提一世继续了这项伟大的工程,到好大喜功的拉美西斯二世时期,整个圣庙的建设达到了顶峰。

进入了第二十王朝之后,神庙工程慢慢停下来,拉美西斯三世法老只为神庙增添了一些建筑。努比亚统治的第二十二王朝从以色列地区带回了大量的战利品,让神庙的建设又一次掀起一个小。第二十五王朝是埃塞俄比亚统治时期,法老们在神庙的西部修建了最大的比龙门。从此之后,神庙的建设工程基本就停了下来。

卡尔纳克神庙的主体建筑便是阿蒙神庙,供奉着底比斯的主神阿蒙。而阿蒙神庙的主要建筑包括10座门楼和3座大殿。确切地说,卡尔纳克神庙是一系列神庙的组合,在一条轴线周围,主庙的两旁分别修建了一些附属建筑和庭院,恰似一座天宫,四周有4尊兴建寺庙的过往的雕像和高达25米到35米的四棱尖顶石柱,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方尖碑。石柱都是由整块的花岗岩制成,上面布满了象形文字,尖端甚至被镀金。

进入神庙,首先要穿过第二十五王朝修建的雄伟的比龙门。比龙门的名字来自于古埃及人对神庙大门的专用称呼,在卡尔纳克神庙之中这样的大门一共5道,将神庙分割为5个大部分。穿过第一道比龙门,是一个非常宽阔的庭院,面积达到9000平方米。这座庭院建造过程很漫长,从公元前13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的1200多年间,埃及法老都曾在这个庭院留下足迹。庭院左边是一座偏殿,属于第十九王朝塞提二世,他为阿蒙神和妻子努特、儿子汗苏修建了这座圣殿。在庭院中央还有4座巨大的石礅,那是阿蒙神雕像外出参加宗教活动的时候临时憩息的地方。

在庭院不远处的第二座比龙门入口,一左一右两座巨大的雕像极其引人注目,那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奥西里斯神雕像。左侧的雕像是站姿,双腿并拢,双手交叉在胸前,他的王后纳菲尔塔利的小雕像位于他的膝盖处。这座雕像以端庄、和谐的雕刻风格闻名于世,但右侧的坐姿雕像却因为后世破坏,早已面目全非。

在中央庭院的右前方,有一片柱廊,那就是拉美西斯三世神庙。虽然这座神庙显得较为寒酸,但它却因两件东西而扬名天下。其一是庙门上的拉美西斯三世征战图,图中包括了当时埃及所有城市的名字,是埃及考古的宝库。其二则是神庙内侧的小柱厅,这座厅的尽头有两个小房间,右边的是王后圣殿,左边的是法老圣殿,太阳光可以透过屋顶的天窗照射到法老圣殿中,神奇的是:每逢法老登基和生日这两个纪念日的清晨,第一束阳光正好可以直射在圣殿中央法老的雕像上,堪称古埃及建筑乃至全人类古代建筑的奇迹。

卡尔纳克神庙中的公羊雕像在埃及,公羊是太阳神阿蒙的形象代表,所以在通往卡尔纳克神庙塔门的神道两旁,有两排狮身公羊头的雕像,守护着神道。

◎百柱大厅

举世闻名的百柱大厅是卡尔纳克神庙之中另一处极具特色的地方,这座大厅不管是宏大的建筑布局还是精美的雕刻装饰,都堪称举世无双。

第十八王朝的哈拉穆哈勃、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一世和塞提一世是修建百柱大厅的主要功臣。整个柱厅的面积接近5000平方米,里面有134根石柱,其中位于中间的12根石柱高达21米,直径达到惊人的3.6米,需要11个人张开手臂才可以将它合围。在石柱的顶端是盛开的纸莎草花形状,每一根石柱的重量都可以达到65吨。其余的122根石柱高度也可以达到13米,周长也可达到8米,柱顶雕刻着荷花的花蕾。

卡尔纳克神庙中伟大的石柱大厅

依靠着134根巨大的石柱,一座大殿庞大的屋顶被支撑起来。据考证,这座大殿的屋顶上还绘有各种彩色的图案,但是年代久远,神殿的屋顶已经不复存在了。1899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11根石柱就像是多米诺骨牌一样被接连推倒,更令大殿损失惨重。为了保证大殿石柱的安全,人们还曾经对它进行了全面修复。

百柱大厅的壁画也堪称奇迹,想要看到它必须要转到柱厅的外面。从外墙东侧开始,壁画描绘了塞提一世正在审查叙利亚居民砍树、在巴勒斯坦南部作战以及凯旋的情景。而西侧的壁画则主要是法老在西亚与非洲作战并获得胜利的场景。在南侧的墙壁上,可以看到拉美西斯二世作战以及向阿蒙神进献战利品的场景,第二十二王朝的努比亚法老庆祝对犹太国战争胜利的重大庆典也在壁画之中。

◎石刻的文明画卷

沿着神庙的中轴线,经过了百柱厅,便是第三道比龙门和中部庭院。在这座庭院之中,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是最闻名的建筑。

方尖碑是埃及人心目中光与生命的象征,也是古埃及建筑中特有的一种装饰性纪念碑。方尖碑一般都会呈现出对称的形态,矗立在神庙的入口处,以方柱、尖顶状为主,高度不等,多在30~50米之间,由下而上逐渐缩小。

图特摩斯一世方尖碑的顶端类似金字塔尖,法老喜欢用金箔来包裹它。当阳光直射在塔尖的时候,会反射出耀眼的光芒,这是埃及人太阳崇拜的象征。它原本还有一个伙伴,但经历岁月的洗礼之后,一对方尖碑只剩下了一个。

在方尖碑的碑身上,一般都会镌刻各种阴刻的象形文字。埃及方尖碑不仅征服了“埃及征服者”,流失到了很多其他国家,也让很多现代建筑极力模仿,譬如美国华盛顿的华盛顿纪念碑就是一座现代方尖碑。

卡尔纳克神庙中的图坦卡蒙像

在第四道比龙门之后,也有一座令人惊叹的方尖碑,它是图特摩斯一世的女儿采普苏特女王所修建。图特摩斯一世在第四道比龙门中修建了一座复杂的神庙大厅,使用西洋杉木作为屋顶和柱子。而他的女儿为了纪念自己执政16年,特别从阿斯旺开采了两座方尖碑,去掉了父亲所修建大厅的屋顶,在厅中立起了这两座碑。高达30米、重达323吨的这两座碑是埃及现存最高的方尖碑,女王为父亲和自己留下了永恒的纪念。

这两座让女王引以为豪的方尖碑,碑顶采用了金字塔的形状,用白银和黄金进行镶嵌,雕刻细腻、体积庞大,但从开采到完工只用了7个月的时间,不得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碑上所雕刻的象形文字从上到下似乎是一样大小,但这是运用了现代人才发现的精密数学公式所制造的一种视觉效果,让人惊叹。

在图特摩斯一世大厅之后,便是卡尔纳克神庙的最后一道比龙门,过门而入即可进入图特摩斯三世所修建的文献厅。在这座大厅里,一左一右竖立着两根花岗岩石柱,大厅左侧还有一尊巨大的阿蒙神头像和另一个神的雕像。大厅四周还有图特摩斯三世庭院,以及阿蒙诺菲斯的祭拜殿。

文献厅也是卡尔纳克神庙之中极其宝贵的文化财富,这里记载了古代埃及征服者图特摩斯三世法老在亚洲的征战历史,从正对入口的东墙东北角开始向西边延伸,一直到厅的北面黑色花岗岩石门前才结束。此外,图特摩斯三世还在这里修建了庆典厅,让人疑惑不解的是这里的石柱都被颠倒放置,柱子的底部装饰细腻,而顶部则是光秃秃一片,这样的建筑模式也是埃及所特有的。在厅的西南角房间中,本来还雕刻了中、新王国时期61位法老的名单,如今都已经被法国卢浮宫所收藏。

卡尔纳克神庙远景

图特摩斯三世还在庭院之中的小柱厅里留下了许多壁画,描绘着他所经历过、见识过的有趣事物。虽然这里的壁画都有一些残损,但却一样吸引人。在征战归来之后,图特摩斯三世将沿途所见的鲜花、水果、飞禽、走兽等各种各样的动物、植物都雕刻在这里,让这里成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万博园。

经过5道比龙门,来到卡尔纳克神庙的最东侧,可以看到一片清澈的湖水。这里是举行宗教仪式前祭司们清洗净身的圣湖,湖边还有著名的圣甲壳虫石像,它代表着清晨的太阳。

古埃及是一个多神教的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神,人们对于神都赋予了独特的传说和祭拜仪式。卡尔纳克神庙的修建不仅是为了表达对太阳神阿蒙的尊敬,也是为了给神与其崇高身份相符合的安身之所。在古埃及人看来,神庙是人在凡间的神殿,同时也是神在尘世的暂居点。在这里,人和神得已完成交流,是他们的精神世界之中最重要的地方。法老们修建神庙的初心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功绩,但他们也因此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令人惊艳的埃及文明奇观。

卡尔纳克神庙方尖碑

卢克索神庙:太阳神的领地

在尼罗河东岸,与卡尔纳克神庙相对应的,便是卢克索神庙。卡尔纳克神庙是为了侍奉太阳神阿蒙而修建,而卢克索神庙则属于阿蒙的妻子穆特。这座神庙的规模仅次于卡尔纳克神庙,具有让人惊叹的雄伟气势。整个神庙长262米、宽56米,由塔门、庭院、柱厅和诸多神殿构成。这里的大部分工程都是由第十八王朝的法老阿蒙诺菲斯三世完成,后来的拉美西斯二世又增建了大门和庭院,并且在门口放置了6尊他的塑像。

◎太阳神的领地

卢克索位于开罗以南700多千米处,地处尼罗河畔,是古代名城底比斯遗址的南半部。公元前1570年,底比斯人赶走了西克所人,以此处为据点重新统一了埃及,建立了一个领土南接苏丹、北到叙利亚的强大帝国。当时的帝国有多么辉煌如今已经不可知,但在一些流传民间的歌谣之中,依旧可以看到“一百个城门的底比斯”这样的描述,可以窥见其当年的磅礴气势。

卢克索神庙中的狮身人面兽大道

卢克索神庙廊柱

底比斯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是它却遗留下很多的神殿和皇家陵墓。在尼罗河东岸的卡尔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是所有遗迹之中最伟大的建筑,这里不仅有全世界最壮观的神庙,还因其浩大的修建规模、不可思议的建筑工艺而闻名。修建于公元前14世纪的卢克索神庙中,每一根柱子都可以映射出法老的威严。

卢克索神庙由庭院、大厅和侧厅3个部分组成,塔门之上的浮雕描绘了当时的节日景象,再现了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叙利亚战争之中作战的英勇身姿。走进塔门,可以看到著名的拉美西斯庭院,在庭院入口处造型独特的柱廊由14根16米长的石柱组成,看上去极其壮观。

在神庙的庭院四周,有3面都修建了双排雅致的石柱,这些石柱的顶端呈现出优美的伞花状。穿过庭院还可以看到一个大厅与一个侧厅,在中央大厅的东面有一个降生室,其实它是一个小小的礼拜堂。在大厅四周的石壁之上,优美的浮雕展示着穆特女王和太阳神阿蒙结婚时的盛大场面。

◎文明印记

卢克索神庙与卡尔纳克神庙之间,有一条长达2千米的大道,大道的两侧还安置着狮身人面像,所以被称为“斯芬克斯大道”。与卢克索神庙前安置着羊头雕像的“公羊之路”不同,传说节日期间,太阳神阿蒙会通过这条大道从卡尔纳克神庙来到卢克索神庙探望妻子,在朝圣仪式的时候,他也要坐着平底船通过斯芬克斯大道,前往其他神庙。

拉美西斯二世不仅在神庙之中留下了建筑,更留下了古埃及的文化。在他的石刻像旁的石壁上的浮雕和文字,记录了当时的庆典仪式,还描绘了新年来临之际“圣船”队从卡尔纳克向卢克索往返的盛况。当古埃及人信仰的太阳神阿蒙一家乘坐着4艘船,在法老和祭师的陪同下穿过尼罗河,两岸歌舞相伴,大家烹牛宰羊、群臣欢宴,气氛十分热烈。

卢克索神庙以其令人惊艳的雄伟气势,让人们领略到法老的威严。置身其中,仿佛来到了辉煌的古埃及文明时代。那些高大的石像与石柱,以及雕刻其上的象形文字与图案,都仿佛是一卷卷画册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似乎可以令人忘记时间的流逝,在赞叹中长久沉醉。

底比斯古城:百门之都

作为古埃及中世纪和新王国时代的首都,底比斯在古埃及的历史地位极高,不仅是供奉太阳神阿蒙的地方,修建了诸多的神殿,也是皇室陵墓谷地最为集中的地方。如果要窥见古埃及高度文明,底比斯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迄今为止四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已经让它成为最古老的都城之一。

◎跌宕的古城命运

底比斯是一座充满了神奇色彩的古城,它见证了整个古埃及兴衰成长的过程。从公元前2134年开始,埃及第十一王朝法老定都在底比斯,一直到公元前27年一场大地震摧毁了这座古城,在长达2000年的漫长岁月里,底比斯始终在古埃及的每一页历史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游人行走在底比斯古城中

古埃及时期的底比斯之所以可以得到兴盛,与太阳神崇拜有很大的关系。当时的法老们在定都底比斯之后,还将太阳神阿蒙视为诸神之王,定为全埃及最高的神。在为太阳神修建各种神庙的过程之中,底比斯的地位也就逐渐建立起来。一直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第十二王朝的开创者阿门内姆哈特一世虽然想将首都从底比斯迁移到李斯特,但是却没有阻止底比斯为太阳神兴建纪念性建筑的风潮。

公元前1790年到公元前1600年,中王国遭受了外族喜克索斯人的侵袭,在大半个埃及沦陷之后,喜克索斯人在阿瓦利斯建立了一座都城,成为第十五王朝和第十六王朝的首都,底比斯也因此陷入了发展史上的第一次衰落。而当阿赫莫斯一世建立了第十七王朝,并在公元前1580年攻占了阿瓦利斯城,将喜克索斯人赶出埃及,法老们又一次选定了底比斯作为埃及的宗教、政治中心。

为了将底比斯建设成为世界上最显赫的都城,法老们不断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掠夺大量的财富和战俘。第十八王朝时期,法老阿蒙霍特普四世开始感受到神庙祭司们对自己王权造成的威胁,决定推行宗教改革,也就是埃赫那吞改革。这一举措让底比斯在此后的20多年中不断衰落,陷入了动荡不安之中。

第二十一王朝之后,随着古埃及统治者内部矛盾升级,爱琴海和小亚细亚一代的海上民族不断入侵,新王国不断衰落,底比斯也难逃厄运。至公元前663年左右,入侵埃及的亚述军队洗劫并火烧了底比斯。公元前27年,一场大地震最终让底比斯古城长眠于地下。

虽然底比斯古城成了一堆废墟,但是这里曾经繁华的文明却遗留下了许多财富。规模庞大的神庙建筑群、帝王谷之中的王室墓葬群,都吸引了盗窃者。进入现代之后,人们只能在卢克索和卡尔纳克一带依稀看到一些底比斯遗址的残垣断壁。

◎百门之都

如今的底比斯古城遗迹占地面积15.5平方千米,这里的古城和墓地是埃及最著名的古迹。横跨尼罗河中游两岸的城垣,让历代法老都在这里大兴土木,建造了无数的神庙、宫殿和陵寝,试图通过建筑把自己的权力载入史册。

底比斯古城文物——古埃及人的装饰物

底比斯的原名叫作卢克索,埃及人之中有一句谚语:没有去过卢克索,就等于没有到过埃及。这说明了底比斯作为都城在埃及人心目之中的地位,让它来代表埃及几乎是没有异议的。这座古城的建筑规模之宏大,工艺之精湛,令人惊叹,堪称是世界古建筑艺术最为璀璨的瑰宝之一。虽然经过了几千年的岁月流逝,宏伟的殿堂与庙宇都已经湮没在风沙之中,但硕果仅存的庙宇遗址和墓葬依旧让人可以想见当年鼎盛时期的风采。

在埃及人的传说中,底比斯古城一半是给生者的,另一半是给死者的,是生与死相结合的一座城市。古城的东部神殿林立,是生者之城;西部则安置着法老和贵族的陵墓,是来世之都。希腊大诗人荷马曾经赞誉底比斯是“百门之都”,大兴土木、广建神庙也是底比斯辉煌时代的突出特征。相距不过2千米的卡尔纳克神庙与卢克索神庙都是埃及最宏伟的建筑,这里供奉着太阳神,经过数代王朝的修葺,凝聚了古埃及数千年的建筑艺术精华。

底比斯古城遗址

和尼罗河东岸的神庙建筑群相对,在底比斯古城所处的尼罗河西岸的群山之中,古埃及的帝王后妃和达官显贵墓葬群集中在这里。这些墓穴依靠着山势穿凿而成,帝王谷中的法老墓室,有的洞穴可以深入地下100多米,墓道起伏曲折,包括各种厅堂,结构复杂。而墓葬之中的墙壁和拱形天花板上的彩色壁画,则记录了古代埃及人的生活。这些壁画有各种动物形象,也有各类神明,包括古代耕耘、狩猎的情景,宫廷歌舞的情景都展现其中,图案鲜明、色彩繁复,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1979年,底比斯古城及其墓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法老的祭殿和宝藏

卡尔纳克神庙、卢克索神庙,以及帝王谷中的陵寝,已经足以让底比斯名垂青史。但除了这些让人赞叹的遗迹之外,底比斯作为政治、宗教中心,还有很多祭殿建筑。祭殿是人们祭祀亡灵、举行典礼的地方,法老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热衷于修建各种规模的祭殿。这些祭殿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西岸,其中以第十八王朝法老阿美涅姆黑特三世的祭殿最为宏大、壮丽,可以容纳数千人,但如今所遗留下来的只有地基痕迹和一块高10米的石碑和高20米的被称为“美姆侬坐像”的法老雕像。

在祭殿遗迹之中,被称为“拉美西姆”的祭殿也以其突出的特色而闻名。这座祭殿属于拉美西斯二世,祭殿四壁与圆柱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比较完整。在塔门宽敞的外壁上,镌刻着法老征战时的胜利场面,在内壁上描绘着天堂里的狂欢画面。在祭殿的露天庭院中,高达19米的拉美西斯坐像高耸,虽然柱廊厅跟卡尔纳克神庙形制类似,但后面的圣堂却未能保存下来。

除此之外,第十八王朝期间的女王哈特谢普苏特的祭殿是保存最完好的,她派遣建筑师在代尔巴哈利的山峦之中选中了一个群山环抱的凹地,建造了一座带有柱廊的三层平台建筑,正面有一条斜道可以拾级而上,代替了通常布置在圣殿前的庭院与柱廊厅的常规设计,因此被称为“最卓越的建筑”。只是这个建筑师因自己的杰作而得意忘形,居然在本应镌刻女王名字的地方写上了自己的大名,引得女王勃然大怒,因此丢掉了性命。虽然如此,他所创造的建筑艺术却永远地留在史册之中,也算是心愿得偿。

纵观古埃及历史,再也没有一座城市可以像底比斯一样拥有那么多的财富,也没有一座古迹可以像底比斯一样拥有那么多的文物。那些祭殿之中丰富优美的壁画,那些神庙之中壮丽无比的石刻雕塑,那些让人无限向往的帝王陵寝,都将底比斯的名字一遍一遍写进了历史里。不管是如今残破的遗址石块,还是被收藏进世界各大艺术博物馆里的艺术珍品,都是人类文明的灿烂一页,也是埃及文化的璀璨篇章。

俯瞰底比斯古城

阿布辛贝勒神庙:永恒的凝视

在拉美西斯二世为埃及留下的诸多惊人建筑中,阿布辛贝勒神庙是最为壮观、浩大的一座。为了打造这座神庙,他从全国以武力俘虏了大批的工人,用了近20年的时间,建造了这座雄伟无比的神庙。建造阿布辛贝勒神庙的原因,有两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拉美西斯只是为了赞美他的功绩以及他和妻子之间的爱情,还有人认为他这么做是为了让努比亚安定下来,以便从附属国之中获得更多的黄金以及廉价的劳动力。

◎卓越功绩的见证者

拉美西斯二世统治期间,是埃及鼎盛时代的开始,他为这个古老的文明积累了很多的财富,但卓越的功绩也让他变得非常自恋,穷尽各种方法来赞颂自己的功德。在阿布辛贝勒神庙入口处的4座高达20米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充分体现了这位法老心目中的自己:他表情严肃,戴着埃及双王冠和内梅斯头巾,眼神凝望着远方;在巨型坐像的脚下,两侧都刻画着被俘虏的战俘,既彰显了他的战功,又表现了拉美西斯的骁勇强大;而坐像旁边还站着他最爱的女人、他的母亲,以及七名最宠爱的子女,这说明拉美西斯二世是一个热爱自己家庭的法老。

阿布辛贝勒神庙柱廊大厅内部石柱及精美雕刻

阿布辛贝勒神庙位于埃及南方城市阿斯旺,纳赛尔湖西岸,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300年至公元前1233年左右修建了这座神庙,距今已经3300余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