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初以来的埃及动荡局势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埃及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生产,增收节支,吸引外资,改善民生,多方寻求国际支持与援助,以度过经济困难,但收效有限。2013年7月临时政府上台后,经济面临较大困难,在海湾阿拉伯国家的大量财政支持下,经济情况较前有所好转。2014年6月新政府成立后,大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主要经济数据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2013/2014财年):2900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13/2014财年):3152美元。
经济增长率(2013/2014财年):2%。
通货膨胀率(2013/2014财年):12%。
失业率(截至2015年3月):12.8%。
外汇储备(截至2015年4月):205亿美元。
外债(截至2015年3月):399亿美元。
货币名称:埃及镑。
汇率:1美元≈7.83埃及镑(2015年7月)。
【资源】主要资源是石油、天然气、磷酸盐、铁等。已探明的储量为:石油44.5亿桶(2013年1月),天然气2.186万亿立方米(2012年1月),磷酸盐约70亿吨,铁矿6000万吨。此外还有锰、煤、金、锌、铬、银、钼、铜和滑石等。平均原油日产量达71.15万桶,天然气日产量达1.68亿立方米,国内消耗的天然气数量占天然气总产量的70%,其余30%供出口。埃及电力供应以火电为主,占86.9%。全国电网覆盖率达99.3%,世界排名第28位。阿斯旺水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全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2008年,埃及斥资16亿埃镑改进阿斯旺大坝发电机组,并斥资150亿埃镑改进全国电网。2007年埃及正式启动核电站计划,2010年宣布将于2025年前建立4个核电站。
【工业】工业以纺织和食品加工等轻工业为主。工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工业产品出口约占商品出口总额的60%,工业从业人员274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14%。埃及工业企业过去一直以国营为主体,自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埃及开始积极推行私有化改革,出售企业上百家。
【农业】埃及是传统农业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5%,农业从业人员约550万人,占全国劳动力总数的31%。埃及政府重视扩大耕地面积,鼓励青年务农。全国可耕地面积为310万公顷,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近年来,随着埃及经济的发展,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有所下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棉花、水稻、马铃薯、蚕豆、苜蓿、玉米、甘蔗、水果、蔬菜等。主要出口棉花、大米、马铃薯、柑橘等。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农业生产实现了稳定增长,是经济开放首当其冲和见效最快的部门。但随着人口增长,埃及仍需进口粮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旅游业】埃及历史悠久,名胜古迹很多,具有发展旅游业的良好条件。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旅游业。主要旅游景点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卢克索神庙、阿斯旺高坝、沙姆沙伊赫等。2011年以来的动荡局势对旅游业影响较大,赴埃旅游人数、饭店房间价格、旅游投资均明显下降。2012年接待游客1050万人次,收入约100亿美元。2013年6月底埃及局势再次动荡后,多国政府颁布赴埃旅行警告。2014年,埃及旅游收入为75亿美元,同比增长27%,赴埃及游客数量为1000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