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9年,安息王朝的军队与塞琉古王朝的军队展开了一场决战。随着塞琉古统治者安条克七世兵败身亡,希腊人对波斯的统治也宣告终结,安息王朝遂被视为波斯帝国的继承者。
穆萨女皇
这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女人,她原本只是罗马皇帝奥古斯都赠送给安息皇帝弗拉特斯四世的女奴,后来竟然成功劝说弗拉特斯四世将自己的儿子以外的皇子都送到罗马为质,再毒杀弗拉特斯四世,让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的安息国王弗拉特斯五世。为了权利,她竟然又嫁给儿子,成为皇后,史称“穆萨女皇”。公元前2年公元4年,穆萨执掌安息帝国皇权6年,之后被推翻。
公元前2世纪后半期,丝绸之路悄然开通。安息作为古丝路上的枢纽重地,不仅沟通了东西方贸易,还从中获得了巨大利益。公元前115年,中国汉朝的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派遣副使前去访问安息王国。安息国王得知消息,派遣两万骑兵到边界迎接,热情款待远方来客,开启了中国与波斯两国友好交往的历史。
由于航海业比较发达,安息王朝又以波斯湾为中心,与西方的罗马和东方的印度展开了广泛的海上贸易活动。至今,阿拉伯语和英语中的一些航海术语和地名如锚、舵、船长、驳船、三角帆等,都源于伊朗古代语言。
◎内忧与外患
与古波斯帝国和希腊化国家的君主一样,安息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国王。王位按照父系原则继承,但确立国王必须经贵族会议选举决定,国王的权力也要受到贵族议事会的限制。在这种制度下,贵族议事会可以利用各种借口,要求废黜不合自己心意的国王而另立新王,在位王权经常受到威胁,有时竟然出现几个自称国王的野心家一起争夺王位。
在管理城邦方面,世家贵族和王室成员是安息国王委派的主要力量。在危急关头,高级贵族可以与国王共为统治者。各大城邦接受安息对其宗主权的统治,但俨然是一个个独立王国,只要承认安息的最高统治权,就享有铸币权和其他特权,这种管理方式为地方割据势力独霸一方埋下了祸根。
安息囚犯
这是一件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玛瑙浮雕,表现了一名安息囚犯垂首坐在地上。
公元前30年,伊朗开始由希腊化向伊朗化过渡。这时候,伊朗出现了双重危机:在国内,王权进一步被削弱,频频出现王位之争,地方割据势力越来越强大;在国外,由于和罗马长期处于战时状态,军心不稳且国力被大量消耗。内乱外患使得安息帝国积弱不振,有些地方势力开始虎视眈眈,时刻准备着取而代之。
◎在战争中崩溃
在整个安息王朝时期,安息的主要外敌就是罗马帝国。为了争夺西方(地中海沿岸、美索不达米亚、亚美尼亚等)与东方(印度、中国)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罗马人大举进攻波斯,两国屡次交战,互有胜负,接连不断的战争延续了数百年之久。
公元2世纪的安息人石雕
身穿安息传统服饰的年轻人
在公元前53年的卡尔海战役中,安息军队击败罗马军队,罗马帝国的统帅克拉苏阵亡;公元前36年,安息大军击败罗马统帅安东尼率领的远征军;公元3世纪,安息的末代君王阿塔巴努斯五世还从罗马人手中夺走了亚美尼亚和两河流域的大片领土……可是,安息王国虽然屡次击败罗马帝国的侵略军,自己也难免大伤元气。
在安息王朝中期,两国基本处于相对和平状态,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公元前20年,安息归还以前缴获的罗马战旗,释放了历次战争中被俘的罗马士兵,罗马则送还安息王子,还一并送来一名才艺出众的意大利女奴。公元1世纪后半期,正在崛起的贵霜帝国抢占安息的部分地区,同时又派出使者与罗马帝国联系,计划联手侵略安息,这一变故打破了两国之间的和平状态。
进入安息王朝后期,两个疲惫的国家展开了四次大战,将战场扩大到两河流域所有地区,都城泰西封和许多重要城市屡次被攻破焚毁。在此期间,安息内部也爆发了激烈的内战,各方割据势力此起彼伏。内忧外患的双重危机令这个一度庞大的王朝很快走向了末路,新兴的萨珊王朝随之成了伊朗的新主人。
一条公元2世纪的项链,从中可以看出安息王朝手工艺者的精湛技艺。
萨珊王朝
波斯帝国西北部的法尔斯地区,早在塞琉古王朝的时候,就一直存在半独立的地方小王朝。小王朝的酋长们宣称自己是波斯帝国统治者的后代,坚持信仰拜火教,其中势力最强大的是伊斯塔赫尔城的神庙祭司阿尔达希尔。
◎波斯的再度统一
阿尔达希尔的祖父萨珊是一位颇具野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趁着安息国内忧外患之际,他积极扩大自己的军事力量,通过联姻与征服,逐个吞并周围的小城邦和酋长领地,顺利统一法尔斯省。在摆脱安息王朝的统治之后,他开始计划向外扩张领土。
阿尔达希尔一世加冕
萨珊王朝的开国皇帝阿尔达希尔一世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世手中接过象征王权的王冠,阿尔达希尔一世的马下躺着的是安息王朝的末代皇帝阿塔巴努斯五世,大流士一世马下的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篡位者,这幅浮雕表现的主题是赋予新的萨珊王朝正统性。
阿尔达希尔继承祖父的雄心壮志,率兵征服了克尔曼和波斯湾沿岸地区,在那里修筑城堡、王宫、拜火教神庙,然后又北进伊斯法罕、西取胡泽斯坦等地。
224年8月,安息国王阿塔巴努斯五世亲自率领大军前来讨伐,结果遭到惨败,自己也被俘虏并处死。阿尔达希尔乘胜直入安息都城泰西封,登上波斯王位,自称“阿尔达希尔一世”,并以祖父的名字将新王朝命名为“萨珊王朝”。
登上王位的阿尔达希尔并没有满足于现状,继续征服那些拒绝臣服于新王朝的地方势力。可是,这位刚刚称王的年轻君主遭到了强有力的抵抗,亚美尼亚人由于得到东罗马帝国的支持,在统治者斯洛的率领下负隅顽抗,坚决不肯臣服。
阿尔达希尔非常愤怒,决定与东罗马帝国决一死战。230年,萨珊大军开始进攻东罗马帝国在两河流域的领地。虽然波斯军队在战场上略占上风,但想获得全胜几乎不可能,他只好退而求其次,与东罗马帝国签订和约,使亚美尼亚最终被纳入王朝版图,实现了波斯的统一。
镀金银驴头
伊朗出土,公元4世纪的萨珊王朝艺术品。
沙普尔一世石雕
在距离波斯波利斯不远的一片山崖葬了四位皇帝——薛西斯一世、大流士一世、阿塔薛西斯一世和大流士二世,这里被叫作波斯帝陵。陵墓下方岩壁上有7幅萨珊时期的浮雕,这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幅,表现了骑在马上的萨珊皇帝沙普尔一世接受跪在地上的罗马君主瓦勒良投降的情景。
有了安息王朝的前车之鉴,阿尔达希尔认为必须抑制地区割据势力的膨胀。他将儿子们分封为各地区的诸侯,并派出其他王族成员出任行省的总督或主管的官吏。他认为农牧业是立国之本,宗教对巩固王权有重大作用,于是下令大力发展农牧业和拜火教,将王权与神权集于一身,自称“阿胡拉马兹达的崇拜者,神圣的阿尔达希尔,波斯的诸王之王,神之后裔”。
沙普尔一世擒获罗马帝国皇帝瓦来里安
公元260年6月,沙普尔一世在战争中捉住瓦来里安,之后瓦来里安在监禁中度过余生。
◎两代胡斯洛
公元240年,阿尔达希尔之子沙普尔一世继位,继续执行父亲的对外扩张政策。他几次率军打败罗马,巩固了萨珊在西部和西北部的统治。这位颇有见识的国王在国家稍稍稳定的时候,派出大量罗马战俘修筑水坝、桥梁和新都城,如今在胡泽斯坦还保留有一座当时修建的水坝,现在取名为“皇帝水坝”。
萨珊历代国王中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是沙普尔二世和胡斯洛一世。沙普尔二世(309~379)一生下来就登上了王位,一直到他去世,在位时间长达70年,是萨珊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王。传说他天赋异禀,成年后亲自率兵征服阿拉伯人和罗马人,收回很多土地和权力,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成功。在这位传奇国王的统治下,萨珊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了第一个高峰。
镀金银花瓶
公元6世纪萨珊王朝花瓶,圆腹,小口,图案表现的是葡萄收获的场景。
胡斯洛一世(531—579年)继承王位后,首先结束了父亲发动的对拜占庭长达30年的战争,并推行各项举措尽快实现国内稳定。他号召人们把在战乱中抢夺的财产归还原主,没有合法继承人的财产充作善后救济金;失去父母的世家贵族子女由国家收养,女子成年后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男子则留在宫中接受教育,以备日后担任国家要职——一批听命于己的新贵族由此出现。接着,胡斯洛又在赋税和军事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在经济和军事上加强了王权。在他的统治下,萨珊王朝的综合国力达到第二个高峰,史称“胡斯洛中兴”。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胡斯洛一世的儿子延续了父亲的治国政策,但孙子胡斯洛二世可没有继承祖父的雄韬伟略,他的残暴贪婪、奢靡无度在史上留有恶名。据史学家记载,胡斯洛二世的身边有3000妃嫔、3000内侍、数千歌妓舞女,另外还有8500匹坐骑、760头大象与无数罕见珠宝。即使皇宫生活如此奢华,他仍不满足,继续到处搜罗美女、聚敛钱财。
胡斯洛二世任用外族,强征民间地税,将那些不能及时缴纳的人加以重罪,掠夺对方的所有财产,充实自己的财库。他的倒行逆施与贪婪残酷激发了人民仇恨,也引发了王权与军队及贵族之间的矛盾,大将军、边防使和贵族各自拥兵自重,形成了割据势力。在胡斯洛去世后的短短四年里,萨珊王朝竟然更换了十多个国王。昔日强大的王朝日渐式微,似乎只需轻轻一击便能顷刻瓦解。
巴赫拉姆五世狩猎
萨珊王朝第十五位国王,420年438年在位,他是最广为人知的萨珊王朝皇帝,也是许多神话当中的英雄。巴赫拉姆五世有个外号名叫“野驴”,因为他特别喜爱狩猎,最爱猎野驴。
阿拉伯时期
7世纪初,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以宗教统一阿拉伯人的思想,用穆斯林公社的形式,先后建教、建军、建国,将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半岛统一起来,为以后的领土扩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穆罕默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称为“哈里发”。
倭马亚王朝钱币
◎阿拉伯人入侵
633年,阿拉伯军队进攻波斯控制下的两河流域。637年,双方大军在卡迪西亚进行了三天三夜的大战。第四天午后,战场上突然狂风大作,尘沙弥漫,迎风而战的萨珊军队顿时处于劣势之中,不但主帅战死沙场,连象征帝国辉煌与荣耀的卡维战旗也落入阿拉伯人手中。
卡维战旗一向是萨珊将士的精神力量,被视作胜利的象征,每打一次胜仗就会在上面缀一颗耀眼的珠宝。失去战旗使萨珊王朝人心惶惶,国王自觉败势已定,干脆弃城逃往东部山区。士气高涨的阿拉伯大军长驱直入,一举攻进泰西封,将城内财宝掠夺一空,连宫中那块美丽至极的“胡斯洛之春”壁毯,也被运到麦地那,然后割成数块分给圣门弟子。
欧麦尔在耶路撒冷建造清真寺
倭马亚王朝时期玻璃工艺品
642年,阿拉伯军队与萨珊军队在尼哈温德(今伊朗哈马丹城以南)展开会战。虽然萨珊集结了15万大军,阿拉伯只有3万大军,但骁勇善战的入侵者还是击败了江河日下的对手。阿拉伯军队乘胜追击,继续攻城掠地,萨珊国王叶兹底格德三世见形势危急,立刻派出王子向中国的大唐求援,但是唐朝没有答应出兵。
651年,萨珊君主叶兹底格德三世身亡,阿拉伯帝队紧接着占领波斯全境。萨珊王朝就此灭亡,波斯沦为阿拉伯帝国的一个行省。
此后,阿拉伯人在波斯排斥拜火教、摩尼教、基督教等宗教,开始全面推行伊斯兰教。大势所趋之下,绝大多数波斯人改奉伊斯兰教,伊朗逐渐成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大本营。
◎倭马亚王朝
在阿拉伯人统治波斯的几百年间,波斯各族人民从没停止过斗争,反对异族统治的起义不断爆发,阿拉伯帝国内部也频频爆发内战。
661年,阿拉伯人在第一次内战后建立起倭马亚王朝。该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穆阿维叶即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巩固阿拉伯人对东部伊朗的统治,并在那里修建防御堡垒,以霍拉桑为基地开始入侵中亚两河地区。每次入侵,阿拉伯军队都要大肆劫掠一番,抢夺大量金银财宝,然后返回霍拉桑,并不在入侵之地多作停留,完全把打劫邻国视为一项生财之道。
大理石柱头
倭马亚王朝时期建筑构件,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倭马亚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又被称作大马士革清真寺,位于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首都大马士革旧城中央,被视作世界清真寺的建筑范本。大马士革是倭马亚王朝的都城,705年,倭马亚王朝哈里发下令建造了这座清真寺,清真寺内的巨大彩色壁画描绘了倭马亚时代大马士革的盛景。
为了解决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纷争,阿卜杜·马立克即位后,在伊朗推行阿拉伯化政策,实施语言和货币改革,规定所有官方文书一律使用阿拉伯语,波斯语不许再作为官方语言,仅限于民间使用。这一政策在伊朗引起轩然大波,伊朗人民纷纷起来抗争,引发了很多骚乱和流血事件。
当时的伊朗总督哈查是个无比残暴的人,他下令屠杀数千名继续使用波斯语的伊朗人,并将那些颂扬伊朗文化的人抓进监牢百般折磨,还强迫波斯穆斯林必须使用阿拉伯语祈祷。
在倭马亚王朝时期,阿拉伯人几乎垄断了所有军政要职,连各地方行省的主要官员都是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都被排斥在政府机构之外,享有的权力非常有限。除了政治上的垄断,在文化与建筑上阿拉伯人也极尽所能。他们在被征服地区创办学校,传授阿拉伯语和阿拉伯历史,把外国的著作翻译成阿拉伯文,还将波斯建筑与拜占庭建筑糅合起来,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阿拉伯式建筑:即哥特式尖塔与罗马式圆顶,再加上波斯式的彩画雕刻。
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波斯人渐渐变得毫无地位,在许多场合,波斯人都不能与阿拉伯人并肩而立或者并排行走,如果一个骑马的波斯人在路上遇见一个步行的阿拉伯人,必须立即下马,将马让给阿拉伯人骑。
被压迫的波斯人与阿拉伯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到处是此起彼伏的人民起义。最后,阿拔斯人、什叶派和霍拉桑人三股势力联合起来,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起阿拔斯王朝的统治。
公元9世纪末,伊朗几乎全境脱离阿拉伯人的统治,成立了若干个自主管理的小国家,其中最著名的有霍拉桑和中亚细亚壤地相接的塔希尔王朝、东南方的萨法尔王朝、伊朗西部和西南部的白益王朝与东北的萨曼王朝。
有柄杯
这是一件美国华盛顿赛克勒博物馆的藏品,属于倭马亚王朝时期器物。
萨曼王朝
萨曼家族是萨珊王朝君主巴赫拉姆六世的后裔。萨曼·胡达特原是巴尔赫的拜火教贵族,倭马亚王朝时期改奉伊斯兰教,阿拔斯王朝建立后又效力于巴格达哈里发政府,他的几个孙子因平定叛乱有功而得到了重用。
鸟纹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鸟纹碗,伊朗东部出土,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萨曼王朝的奠基者
873年,塔希尔王朝灭亡后,萨曼·胡达特其中一个孙子的后代纳斯尔被哈里发任命为河中地区总督。后来,纳斯尔的弟弟伊斯玛依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宣告建立萨曼王朝,将都城设于布哈拉。萨曼王朝承认阿拔斯王朝的宗主权,向哈里发奉献贡品报告军务。
893年,伊斯玛依率兵进入中亚,进攻突厥人的喀喇汗王朝。在他的指挥下,这支军队连续击溃突厥军队,攻克苏坎特、怛罗斯等城市,不仅获得大量战利品,还占据了都城费尔干纳,迫使突厥人将首都迁至喀什噶尔。此次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它标志着中亚伊斯兰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并揭开了突厥语族伊斯兰化的序幕。战后,突厥人的一座大教堂被改成清真寺。
903年,伊斯玛依消灭了萨法尔王朝,取得波斯东南部地区的统治权,继而又征服了阿富汗山地许多独立的地方小邦,统治势力远达怛罗斯、花剌子模、塔巴里斯坦与戈尔甘等地。
萨曼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从突厥各部落招募来的军队与近卫军,军队多由突厥人——即雇佣者和奴隶混合编成,而奴隶几乎都来自中亚细亚北部和东部各地区的突厥游牧部落,因此实际上是突厥人的指挥官在统率着这些军队,同时他们还是城市的统治者,这种军事制度为萨曼王朝的未来埋下了一个很大的隐患。
陶碗
10世纪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布鲁克林博物馆。
彩绘陶碗
萨曼王朝时期陶碗,现藏于美国辛辛那提艺术博物馆。
◎波斯文化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