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孔桥
三十三孔桥和哈鸠大桥有三个相同点:一,都建造于扎因德鲁河上;二,均建造于萨法维王朝时期;三,当地人的休闲场所。桥分上下两层,由三十三个半圆形桥洞构成。
◎最漂亮的古桥
上天似乎特别钟爱伊斯法罕,在干燥缺水的伊朗高原上,特意于它身边安排了一条黛青色的山脉。年年冰消雪融时,山下自然汇流成一条长约360千米的扎因达鲁德河。河水自东向西穿城而过,滋润着万亩良田,也哺育着伊斯法罕的代代居民。
风情万种的伊斯法罕就这样多了一条风情万种的母亲河。16世纪~18世纪,当伊斯法罕成为萨法维王朝的都城,河上相继建起了三座美丽的伊斯兰风情古桥,其中一座就是名闻遐迩的三十三孔桥。
顾名思义,三十三孔桥有三十三个孔。
它是一座双层结构的砖石古桥,长约298米,宽约13米,分为上下两层。下层有三十三个桥拱,当桃形的桥拱倒映水面,水面与桥拱本身形成三十三个浑然闭合的圆孔。上层的构造更有讲究:中间的桥面被侧面两排三米高的墙面所夹裹,墙面上每隔两三米就有一扇弧形门,外侧还有约一米的空间供行人走动,桥的两侧各有一条这样的走廊,双向贯通直达两岸。
在修建之初,这座古桥堪称一座多功能的河道建筑,同时兼具桥梁与大坝的作用。遇上旱季,下游河道渐渐干涸,古桥会在此处拦截河水,如果整条河床都很少能见到河水,它便会显得形单影只。等到雨季来临,河水充沛,古桥如被灌入了灵气,在水面铺下层层倒影,整座桥体都变得丰润灵动起来。尤其是一到夜晚,桥灯亮起,灯光映射入水,水面绽放出华光异彩,极像一条璀璨的水晶——因为这道美丽的夜景,有人把三十三孔桥称作是伊斯法罕最漂亮的古桥。
作为伊斯法罕的著名景观,三十三孔桥不光是每个外地游客的必游之地,同时也是本地市民非常喜爱的一处休憩娱乐场所。夏天的夜晚,许多市民会到桥上散步,有亲密的情侣,有悠闲的老人,也有嬉闹的孩子。在人们眼里,这座美丽的古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亦是历史的见证者与怀旧者。四百多年以来,它与伊斯法罕同步发展,将一段厚重的历史慢慢浓缩在自己的身影里。
◎兴建者阿拉威尔迪·汗
大凡城市古建总与某位历史名人有关,三十三孔桥也不例外,与它休戚相关的那位名人是萨法维王朝时期的阿拉威尔迪·汗。
阿拉威尔迪·汗原本是格鲁吉亚的基督徒,在某次高加索战斗中被阿巴斯一世的军队俘获,沦为波斯宫廷奴隶。后来他改信伊斯兰教,进入波斯一个古拉姆军事机构里服役。
1589年,阿巴斯一世计划秘密除掉执掌重权的大臣奥斯塔古,阿拉威尔迪·汗参与了此次暗杀行动,获得阿巴斯一世的信任。从此,军中仕途在他面前顺利展开。到了1595年~1596年,这位曾经的战争俘虏已跃升为萨菲王廷里最重要的五名大臣之一。过后不久,阿巴斯一世又委任他为法尔斯总督、科吉卢耶总督。接下来的几年里,阿拉威尔迪·汗带领波斯军队东征西讨,屡屡获胜,接连夺回赫拉特、巴林等地。
桥身上的伊斯兰风格拱门
夜色为三十三孔桥增添了几分神秘气息,大桥美丽的夜景总能吸引人们来这里闲逛。
三十三孔的妹
扎因达鲁德河道上还有一座桥也值得一提,它就是三十三孔桥的姊妹桥哈鸠大桥。哈鸠大桥长132米、宽12米,共有23个桥孔,与前者不同的是,哈鸠大桥的桥墩下筑有一道低矮的平坝,专门用于调节河水的流量。雨季水大时,河水可以越过平坝顺利通过桥洞,旱季缺水时,平坝可以用来拦截水流,起到蓄水的作用。这座古桥的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在中央建有一座阁楼式的空间,据说是以前专供宫廷王室人员中途休息的地方。
行色匆匆的行人
1599年~1602年,阿拉威尔迪·汗攀上权力的巅峰。此时,萨法维王朝也进入一个空前强大的时期,战事相对减少,周边较为安宁。于是,阿拉威尔迪·汗将精力转向国内建设,在他的授意下,一批公共设施开始动工修建,其中即包括伊斯法罕的三十三孔桥。
四百多年转瞬即逝,昔日的波斯名将早已化为尘土,但他留下的历史古建却犹然在目。这座三十三孔桥现在已成为萨菲桥梁设计中的著名代表作品,那坚实的桥体上至今仍然清晰地刻着他的名字。
莫克清真寺
与梦境的最美邂逅
世上有些建筑必定属于爱情,比如泰姬陵、新天鹅堡、拉合尔古堡;世上还有些建筑虽与爱情无关,却注定会让人一见倾心,比如莫克清真寺。来到莫克清真寺,不需有梦已深陷梦中,不需着色已色彩斑斓。任谁与它相逢,都能制造一场与梦境的最美邂逅。
光与色彩的游戏
没有人能不被这光影的魔术吸引,每一束阳光透过彩色玻璃折射到地面上的光影都吸引人去捕捉,去细细品味。
◎精美的外墙
伊朗南部有座古老的城市名叫设拉子,它是《一千零一夜》里描绘的传奇都城。不知道是不是神话故事赐予了巨大的魔力,设拉子拥有全伊朗艳羡的荣光:它的附近遗有波斯波利斯、帕萨尔加德之古迹,它是吟游诗人萨迪眷恋的故乡,是浪漫诗人哈菲兹的定居地,拥有“夜莺与玫瑰”之灵魂。更重要的是,它还是梦境缔造者——莫克清真寺的归属地。
莫克清真寺在1876年~1888年由恺加王朝时期的贵族修建,清真寺的外墙采用大量精美的彩釉进行了装饰,其中最为出挑的便是粉红色,故而又名粉红清真寺。
这座清真寺的外墙花纹繁复,相当精美,其艳丽程度完全不亚于德黑兰几座皇宫的外墙。
莫克清真寺经过了一百多年,目前依然完好如初。有人说,那是因为建造时在砖块层及蜂窝里夹有不少小木块,能起到较好的避震作用。
◎色彩与光影的梦境
莫克清真寺位于一条并不宽阔的街巷,有一扇并不壮丽的外门,很容易让人忽略。一旦迈入那扇镶着精美铜质花纹的古老木门,一场瑰丽的梦境就会在眼前徐徐展开。
寺院的一侧为冬宫,另一侧为夏宫,参观者可能更偏爱冬宫,踏入冬宫便意味着心的沦陷。冬宫的大厅宽10多米,深度超过50米,十多根斜蛇纹柱子当中撑起,每根柱子上以及弧形拱顶都镶嵌着复杂精美的彩釉瓷砖,瓷砖上的图案繁杂又华丽,气势非凡。
拱门上的天花板
拱形走廊和马赛克圆顶
除了光线和色彩,清真寺复杂的彩釉磁砖同样精美,表面施有美观艳丽釉色和图案的彩釉磁砖布满了清真寺。
这里的阳光是最棒的色彩大师,明亮的光线透过彩色玻璃投射进来,洒在同样缤纷色彩且图案各异的地毯上,形成完美的色彩和线条光影的组合。随便换个角度,看到的美景都截然不同,参观者仿佛置身于某个巨大的万花筒里,影随身动、身随光转,万千色彩便于闪转之间洒遍周身上下每一寸角落。
那一瞬间的惊艳恍若隔世又迷离如梦,完全令人措手不及。就好像眼前有一位神秘的波斯美女,当黑色面纱倏地滑落,骤然露出一双动人的眼眸、一脸精致的妆容。未及细看,波斯美女又换了角度,将婀娜身形与完美侧颜亭亭展现……参观者不消说是男子,即便是一位女子,恐怕也会惊得无所适从。
精美炫目的光影不停拂过室内每个角落,只要置身其中,谁都会身披彩衣沾染浪漫,在光影变幻中感受一场不敢相信却又近在咫尺的迷离美梦。
也许从建造的那一刻起,聪明的匠人便为莫克清真寺里赋予了色彩的魔力。这色彩与光纠缠、与影生辉,令无数人一见倾心、一生不忘。
波斯波利斯
见证繁盛的波斯帝国
到了伊朗,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旅游地,那必然是波斯波利斯。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就像中国的长城,既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从2500多年以前的阿契美尼德王朝走来,不畏战火不惧将来,在漫长的岁月中亲眼见证了一个强大王朝的繁盛与衰落。
波斯波利斯
宫城遗址规模宏大,从残存的石柱可以想见当年波斯帝国的辉煌。虽然波斯波利斯1979年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这里游人并不多,波斯波利斯给人的震撼,你可以慢慢体会。
◎辉煌历史
在伊朗西南法尔斯省设拉子附近,有两座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修建的都城,一座是开国皇帝居鲁士二世建于公元前559年的帕萨尔加德,另一座就是第三代波斯王大流士一世建于公元前521年的波斯波利斯。这座伟大的都城从动工修建到竣工完成,前后共花去60多年的时间,由大流士一世及儿子薛西斯一世、孙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三代帝王主持修建。
波斯士兵浮雕
百柱厅和它身后的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墓百柱厅因殿内原有100根13米高的石柱而得名,可惜现在只剩满地残垣。百柱厅背后的山上有一处人工开凿的洞穴,那就是波斯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的墓,站在墓门外的平台上,波斯波利斯遗址全景尽入眼中。
在大流士一世时间,波斯波利斯只建成大流士一世宫殿、宝库、觐见厅与三宫门,其他主体部分均在薛西斯一世统治期间完成,到了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时期,象征着阿契美尼德帝国辉煌文明的伟大建筑终于全部竣工。它庄严地矗立在波斯平原上,成为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中心,同时也是一座存储帝国财富的巨大仓库。
在波斯语里,这座建筑本来名叫“塔赫特·贾姆希德”,可意译为“贾姆希德金銮殿”,它源于古波斯神话里的一位圣王贾姆希德。现今的英语名“波斯波利斯”一词来自希腊语,在希腊语里,“波利斯”的原意是“都市”,“波斯波利斯”即指“波斯国的都城”。
◎真实的容颜
这片遗址东邻库拉马特山,其余三面是城墙,城墙依山势而高度不同。整个遗址位于一座长近460米、宽约300米、高10多米多的平台上,它的主要建筑物包括万国之门、觐见厅、玉座厅、百柱厅、大流士宫殿、薛西斯宫殿、宝库等。全部建筑用暗灰色大石块建成,外表常饰以大理石。王宫西城墙北端有两处庞大的石头阶梯,石阶路宽约六七米,每级之间的高度仅有10厘米,即使策马亦可循阶入城。
觐见厅里精美的浮雕
觐见厅又称阿帕达纳厅,大流士时开始建筑,到其子薛西斯一世时完工,是当时薛西斯一世接见各国使节的地方。浮雕是这座大殿里最大的亮点。2000多年来,这座大殿一直被深埋地下,直到1938年才被发掘出来,由此才使得这些浮雕免去了经历千年岁月里的风雨摧残,保存完好。
塔查拉宫
相对于波斯波利斯里的其他宫殿,塔查拉宫保存得更完好。宫殿是在大流世一世时建成,是这位波斯帝国君主的寝宫。
薛西斯一世和两名随从
这块浮雕位于哈迪什宫,哈迪什宫是薛西斯一世的起居宫殿,浮雕表现了薛西斯一世在两名随从的陪伴下步入寝宫的情景。
遗址的东边是国王薛西斯所建的“四方之门”,“四方之门”高达18米,入口前有大平台和大台阶,石阶两侧墙面刻有23个民族朝贡队伍的浮雕像。觐见厅在城市中部西侧,为正方形的石柱木梁结构,每条边长83米,中央大厅和门厅原本立有72根高20余米的大石柱,每个柱身有40条~48条凹槽,如今只剩下13根石柱。百柱厅在城市中部偏东,大殿面积约68.6平方米,高11.3米的立柱原本承托着宽广的雪松木平屋顶。城西南角为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和薛西斯一世的两座王宫,东南角是宝库和营房。城中出土文物有浮雕、圆雕、石碑、金饰物、印章和泥板文书等。
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阿契美尼德王朝正处于全盛之时,当他决定建造这座辉煌的宫殿时,就考虑将此地发展成中央集权国家的王权象征,遂从世界各地搜罗建筑人才与用料,倾力打造波斯波利斯。他曾在铭文中自豪地宣称:“雪松木来自黎巴嫩山区,由亚述人运到巴比伦,再由卡里亚人和爱奥尼亚人运往苏萨,亚卡木来自犍陀罗(喀布尔地区)和卡尔曼尼亚(克尔曼),黄金来自萨迪斯和巴克特里亚,珍贵的天青石和光玉髓来自索格底亚纳(乌兹别克斯坦或塔吉克斯坦),另一种名贵的绿松石来自花剌子模(阿姆河下游),白银和乌木来自埃及,装饰墙面的材料来自爱奥尼亚,象牙则来自库什(努比亚,今埃塞俄比亚)、印度和阿拉霍西亚(坎大哈地区)。石柱产自埃兰的阿比拉杜村,石匠是爱奥尼亚人和萨迪斯人,金匠是米底人和埃及人,木匠是萨迪斯人和埃及人,烧砖工是巴比伦尼亚人,装修工是米底人和埃及人。”
四方之门
薛西斯一世下令将自己的名字用三种语言刻在万国之门的入口处,他要让所有人知道是他下令建造了这座宏伟的建筑。
从这段短短的文字中,读者们应该不难想象波斯波利斯该有多么辉煌耀世!可是,事实却如古希腊历史学家狄奥多罗斯所说:“波斯波利斯要比其他城市繁荣富足,但它遭受的厄运也超乎一般。”厄运的制造者亚历山大在纵火焚烧之前,据说“他动用了1万头骡子和5000匹骆驼才将所有的财宝运走”。伴随着冲天火光,那些用黎巴嫩雪松制作的精美圆柱、柱头和横梁熊熊燃烧起来,烟灰和燃屑纷纷飘落……几天几夜过去,波斯波利斯只剩下一些石刻柱子、门框和雕塑品。
属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繁华就此烟消云散,辽阔的波斯平原遗下一片古老旧迹——虽然零星残败却刻骨铭心,因为那是波斯波利斯的真实容颜。
波斯波利斯全景
这里曾是波斯帝国的首都,见证了阿契美尼德王朝的辉煌,也目睹了它的灭亡之路。高耸的石柱和雄伟的阶梯昭示了帝国的强大,残垣断壁透露着覆亡的悲情。
帕萨尔加德
曾是帝国之都
战争的烈火蔓延四野,往往会将一处处文明痕迹焚烧殆尽。但在伊朗历史上,一位英雄帝王却怀有刚柔之心,在征服他国的同时,不忘将这些国家的文明与文化发扬光大。他就是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居鲁士大帝。位于穆加尔平原上的帕萨加尔德,既是这位大帝纵横驰骋的沙场,也是一座未建成的帝国之都。
居鲁士大帝寝宫遗址
这些柱子原本高大粗壮,支撑着宏伟宫殿的屋顶。历经战火和地震,如今它们都已残破,只是仍立在原来的台基之上。
◎英雄与王城
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在帕萨尔加德打败了他的祖父和领地的君主,把此地作为自己的领土,并在晚年开始建设这座城市,使其成为阿契美尼德帝国的第一座都城。都城位于扎格罗斯山一处盆地中,如今已经彻底失去往日的繁华与辉煌,只在大漠黄沙中留下几处迎风而立的遗址:居鲁士大帝的衣冠冢、居鲁士大帝的私人宫殿和一座要塞。
王城的建设与统治者休戚相关,但在居鲁士建设帕萨尔加德的时候,一定没有想到战无不胜的自己,会在“人生中最为残酷激烈的一场战役”中身首异处。那一战,他甚至没有马革裹尸的机会,头颅先被放进装满血的革囊,头盖骨后来又被制成盛酒的容器。他更没有想到,帕萨尔加德虽未建成,但在若干年以后,这座昔日的王城会因为自己的衣冠冢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向来不以成败论英雄。居鲁士虽然战败身亡,但由于他对民众的宽容博爱,对文明、习俗和信仰的忠诚维护,后辈给予了他极高的礼遇——他的事迹被载入《圣经》,伊朗人尊其为“国父”,连灭亡波斯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都将他视为榜样,一再下令修葺衣冠冢,并亲自来到帕萨尔加德祭扫。
◎“我是居鲁士,阿契美尼德的君王”
2500年以来,居鲁士衣冠冢就那么孤傲地屹立在穆尔加布平原上。这座用巨大花岗岩砌成的七层建筑,最上层是一个普通的长方形墓室,墓室长3.17米、宽2.11米、高2.11米,有一个低而狭窄的入口,低调得令人无法想象陵墓内曾是一番富丽堂皇。但是,从来没有人敢轻视这座简单朴素的石墓,前来瞻仰的后辈们无不怀着崇敬之情,默默缅怀那位保护了两河流域文明的英雄帝王。
居鲁士大帝私人宫殿遗址位于石墓北面,有着独特的30柱中央大厅和宽阔的前后阳台。那些石柱今已歪斜残破,只余基座和下半段,部分上半段石柱陈列在法国卢浮宫内。在宫殿的门厅里,尚能看到一些稍受亚述风格影响的浅浮雕。
宫殿遗址的东南方约250米处,是一个长方形的观众厅遗址。这里本是一座18米高的多柱厅,周围有一圈小阳台。宫殿遗迹向北约500米处有一座所罗门监狱,现在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早已失去当时的威严与肃穆。
爬上宫殿遗址不远处的小山,便可放眼观览山上那座占地6000平方米的巨大要塞。要塞的外墙已破败不堪,要塞的后面曾是国王接见官员和来使的地方。
站在山丘之上,眺望整个帕萨尔加德城,所有风光尽收眼底。当热烈的阳光洒向挺拔的石柱,地面留下一道斜长的暗影,昔日王城的辉煌就悄悄隐默在这片光与影之间。
遗址上一段著名的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