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宫殿堪称一座巨大的博物馆。这里共有时钟156座、花瓶80个、银烛台58个。大部分家具来自巴黎,花瓶来自法国盛产陶器的塞夫勒,丝质地毯产自土耳其的海雷凯和法国里昂,烛台从英国订购。室内的各种彩绘作品更是琳琅满目数不胜数,它们均出自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名家之手。
皇宫里还收集了许多奇珍异宝,有来自汉志(今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带)的象牙银雕,来自俄国的整张熊皮,来自欧洲的各种精致器皿,来自波西米亚的水晶壁炉,还有一张拿破仑一世赠送的镶金圆桌。圆桌上绘有拿破仑和十二美女的画像,据说她们是那位法兰西枭雄的十二位情妇。
皇宫内用雪花石和大理石装饰的苏丹浴室
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多尔马巴赫切宫,是卢浮宫、白金汉宫与土耳其建筑风格的融合,称为“奥斯曼复兴式”建筑。
◎后宫里的苏丹浴室
新皇宫的后宫位于建筑的右后方,虽然它在过去几百年里发生过不少宫廷秘闻,但还是比不上老皇宫的后宫。这个单元建筑主要有皇太后和苏丹的卧室、太后的起居室、宠妃的房间、王子的教育房等。每个房间里的陈设十分考究,床上用品皆为锦缎,且饰有金银丝线。连通后宫房间的回廊里均装饰着蓝白色玻璃,方便太后和嫔妃们观看盛大的庆典。
后宫里比较有趣的是苏丹浴室。浴室约有20平方米,三面辟有大窗,可以欣赏无敌海景。墙面有来自埃及的雪花石,地面是来自马尔马拉的大理石,石板的下方可以烧火加热。当洗浴者将凉水泼洒在地面,便会形成热腾腾的蒸汽,利于人体蒸熏发汗。等到汗蒸完成,再用清水从头到脚冲洗一遍,顿会觉得通体舒泰,惬意无比。
新皇宫的每一个角落都尽显奢华,也许在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眼里,这座无与伦比的建筑能让帝国重振雄风。但他没料到的是此后过了不足70年,奥斯曼帝国便走向了崩溃。当土耳其共和国成立时,凯末尔总统曾将此地作为官邸。他去世以后,为了纪念这位“土耳其之父”,新皇宫里的所有钟表都停在了9:05——那是凯末尔离世的一刻。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一部凝固的世界史
在托普卡帕故宫附近,有一座不算醒目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不管是从建筑规模还是从知名度方面来讲,它都比不上声名显赫的老皇宫。但是对于喜欢访古探幽的游客来讲,这座博物馆仍然不失为一个好去处。
◎牧羊人的意外发现
小亚细亚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苏美尔、巴比伦、亚述、赫梯等不同文明在这里交融并汇,留下丰富的历史文物,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因此成为多个文明的交汇点。它收藏了80多万件珍贵的文物,占土耳其全国所藏文物的1/3,平时展出的8万多件展品中大部分都属于古希腊与古罗马时期。那些珍贵的文物铭刻着时间的印记,如同历史长河中遗落的吉光片羽,因为拥有它们,整座博物馆也变成了一部凝固的世界史。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兴建与19世纪的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有着很大关系。当时,一位牧羊人在西顿(今黎巴嫩境内)一处墓地掘井时,意外发现了许多石棺。时任奥斯曼帝国博物馆馆长的奥萨马立刻前往考察,运回了这批珍贵的文物,后来他在苏丹的支持下成立了这座考古博物馆,那些石棺遂成为镇馆之宝,该博物馆也由此被人称作古棺博物馆。
巴比伦时期的釉砖浮雕狮子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现已位列世界五大考古博物馆。整座博物馆分成了三大部分,分别是考古博物馆、古代东方博物馆和陶瓷博物馆。
位于托普卡帕故宫附近的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的主体建筑是一座老楼,老楼的入口厅堂里有一尊古罗马喜神贝斯的雕像。右侧展室里展出了一批从波斯统治时期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石雕作品,它们大部分来自安纳托利亚地区,左侧展室中即收藏着那具最有名的亚历山大石棺。
众所周知,亚历山大大帝是欧洲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天才、马其顿帝国最负盛名的征服者,关于他的安葬地一直是个未解之谜。勇武盖世的年轻帝王真的被放进了石棺,真的被埋葬在西顿墓园里吗?人们至今都没有找到确定的答案,推测石棺的真实性可能微乎其微。不过令人惊奇的是,千年以前的这具石棺竟然侥幸躲过了盗墓者的黑手,得以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它的大理石棺面上雕刻着亚历山大勇斗波斯军队的战争场面,从艺术的角度来看,完全称得上是石雕艺术中的经典杰作。
与亚历山大石棺一同被视为镇馆之宝的还有另外两件石棺,一件是哀伤女子石棺,一件是塔伯尼特石棺。前者的棺面上雕刻着18名表情哀伤姿态各异的女子,分别站在一座希腊爱奥尼亚式神殿的柱子间。后者的棺面上雕刻着一位埃及大将军,胸前刻有神秘的象形文字。
在老楼旁边,人们后来又新建了辅楼,用来收藏其他展品。一楼陈列着古代安纳托利亚人的古物;二楼是关于伊斯坦布尔历史变迁的展览;三楼拥有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及弗里吉亚时期的一些小件文物,其中一部分来自特洛伊古城;四楼陈列着一批来自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古物,展示了安纳托利亚及邻近地区的文明。
◎另外两座博物馆
考古博物馆在整座博物馆里占有重要地位,与其相比,另外两座博物馆虽然名气较小,馆内藏品却各具特色。
古代东方博物馆不怎么引人瞩目,它的门前摆放着两只石狮子,均是公元前8世纪赫梯文明遗留的古物。这座博物馆里主要展出了埃及、美索不达米亚、阿拉伯和早期安纳托利亚的许多文物,值得留意的有三件展品,一是巴比伦时期的一段琉璃砖浮雕,二是与埃及风格截然不同的狮身人面像,三是一块楔形文字泥板,泥板上刻有世界历史上最早的和平条约——《卡迭石条约》。
亚历山大石棺上战争场面的浮雕
除此以外,该馆还有一类文物很具有吸引力,那便是巴比伦时期的各种釉砖浮雕。釉砖大多为黑、蓝、黄三色,浮雕内容则以狮子、公牛等凶猛野兽为主。在琳琅满目的釉砖浮雕作品中,有一种动物形象非常有趣,它的头、颈和尾巴像蛇,前脚像狮子,后脚像鹰,头上长有犄角,皮肤似乎是蛇的鳞片。这个复合动物名叫“mushushu”,是巴比伦城守护神马杜克身边的神兽。
陶瓷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下令建造,原来属于托普卡帕皇宫的一部分,建于1471年前后。它的正立面是伊斯兰风格的拱券柱廊,墙面上镶嵌着精美的瓷砖,馆内收藏着12~19世纪塞尔柱时期和奥斯曼时期的陶器与瓷砖,全部展品至少有6万件,那些花纹繁复的陶瓷展品体现出鲜明的伊斯兰装饰风格。
除了以上几件代表性展品外,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还收藏着大量的古钱币、珠宝、石碑、器皿、油灯及各种生活用品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尤其是那些数量多达几万块的石碑,更是不容错过,它使得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顺利成为继伦敦博物馆之后的世界上第二大古石碑收藏地。
奇幻的耶莱巴坦地下水宫
伊斯坦布尔城里建有不少地下宫殿,其中最大的一座是耶莱巴坦地下水宫,“耶莱巴坦”意为“地下的”。它位于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西南方,其前身是拜占庭皇帝下令修建的巴斯里卡水库。这座不见天日的地下宫殿虽然不如地上皇宫那般辉煌壮丽,却也给伊斯坦布尔增添了不少奇幻的色彩。
◎水宫的历史
巨大的美杜莎石头像
水宫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3~4世纪,当时该区地面上建有一座教堂,教堂后来在两次大火中被焚毁。542年,拜占庭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大帝动用7000名奴隶将教堂废墟改建成一座地下水库,并以附近的巴斯里卡教堂为其命名。它成功引入了伊斯坦布尔城外埃里帕水库的水源,并把一条971米长的大运河和另一条115米长的输水管道连成一体。如此一来,巴斯里卡水库便可保证伊斯坦布尔(那时尚称君士坦丁堡)在受到围攻时能有充足的水源。据说,水宫的储水量最高能达到10万吨,如果蓄满了水,可以供当时的全城人喝上一个月。
进入奥斯曼帝国时期,地下水宫经过了两次大修,后来由于奥斯曼苏丹不喜欢使用地下储水,这座水宫遂渐渐废弃。16世纪中期,一位前来伊斯坦布尔考察拜占庭遗迹的荷兰人吉里斯偶然发现了水宫,并将它介绍给西方世界,这座庞大的地下建筑才开始为世人所知。
土耳其共和国成立以后,地下水宫改成了博物馆,向游客开放。每年夏季,人们会在这座地下清凉世界里举办一场场音乐晚会。届时,朦胧柔和的五彩灯光将水面闪耀得光怪陆离,一支支土耳其古典乐曲悠扬响起,再加上精彩纷呈的转舞表演,观众似被带入了神奇之境。有些电影发烧友可能会记得,《007:大破天幕杀机》和《特务迷城》两部片子还曾在这里取过外景。
神秘奇幻的地下水宫
◎石柱与蛇妖美杜莎
从地面入口处沿着52级台阶下行,即可到达水宫。整座水宫长140米,宽70米,总面积9800平方米,里面整整齐齐排列着偌大一片科林斯式石柱。这些石柱分为12列,每列28根,总计有336根。每根石柱高达9米,相互间距为4.8米,共同支撑起上方那片巨大的砖制拱顶。据说,它们从安塔托利亚地区的几座神殿里拆下,而后再运至此处,大部分石材均是大理石和花岗岩。这些石柱上刻有古朴的花纹,比如孔雀眼、垂枝与眼泪等。
在水宫的西北角有两个形状怪异、明显被倒置的石头,那是美杜莎的头像,一个正脸向下,另一个侧脸向下。古希腊神话中,美杜莎是一位蛇发女妖,传说她本是海神的女儿,因为美貌过人而遭到女神雅典娜的忌妒。于是,雅典娜将她变成了蛇发女妖。蛇发女妖魔力惊人,不管是谁与她对视,均会变成石头。后来,众神之王宙斯的儿子珀尔修斯想出一个办法,趁着美杜莎熟睡时将其头颅割下,接着又带到了敌军阵前。在美杜莎的注视下,所有的敌军都变成了石头。可能是因为有此邪功,人们才将美杜莎的头像倒置在石柱下,希望能够避其邪恶。
美杜莎的传说可能会令某些胆小的游客生出一丝惧意,但是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并不信邪。它们是这片地下世界的精灵,完全把水宫当成了自己的天堂。
棉花堡
浪漫的情人之梦
假如,天上的云彩能够降临人间,那么它会选在哪里落脚?如果可能的话,土耳其的棉花堡会是第一选择。你看,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那重重叠叠的棉花阶梯都洁白晶莹,它该是有多么渴望自己变成云彩啊。一片坡地尚能有如此浪漫的情怀,也难怪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情人都喜欢把爱情的梦想寄存在此。
◎白色钙华堤
土耳其的帕慕克卡莱地区写作“pamukkale”,“pamuk”意指“棉花”,“kale”意指“城堡”。这片地区因棉花堡而得名,那么棉花堡在哪里?它在帕慕克卡莱地区代尼兹利市的西南部,是一块长2700米、高160米的大坡地。在整个土耳其境内,除了卡帕多西亚之外,这里是全国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景观。
关于棉花堡的由来,当地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牧羊人恩底弥翁为了和希腊月神塞勒涅幽会,竟然忘了挤羊奶,致使雪白的羊奶恣意横流,盖住整座丘陵,变成了今天的棉花堡。
传说当然是假的,但棉花堡的美丽却丝毫不亚于这个传说。那些巨大的半圆形白色天然石灰岩阶梯层层相叠,泉水不断地从地下汩汩涌出顺势流淌,形成一堆堆洁白的棉絮,看似雪片堆涌,更像一朵朵巨大的棉花簇拥在山坡。
遗址中的古代墓地
光着脚丫踩进去,棉花堡却没有棉花的柔软,反而略感粗糙有些硌脚,这是因为那些白色阶梯其实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钙华”。雨水渗入地下,经过漫长的循环又变成温泉从平原之上200米高的岩石中渐渐涌出,再从丘陵上沿边缘泻下。泉水在流淌的过程中产生侵蚀和沉淀作用,千百年后便形成了层层叠叠的半圆形白色棉花状钙华堤。从底部向上看去,像是一座层层堆积的雪山,又像是一片凝固的多层瀑布。换个角度从上往下看,棉花堡宛如一大块蓝白相间的镜面梯田。当霞光夕照,此处美景更是妙不可言。
风光迷人的棉花堡
置身其中会发现每朵“棉花”里的泉水深浅不一,有些只及脚踝,有些可及腰部,但温度终年保持在36c~38c,入脚之后感觉非常惬意。而且,此处的泉水平均以每秒400立方米的速度流动,水中的酸碱值大概为6,富含钙、镁等矿物质,不但对风湿、皮肤病、妇科病、消化不良及神经衰弱等有神奇疗效,还可以直接饮用。据说早在2000年以前,人们就把这里的泉水视为“圣水”,经常用它来治疗皮肤病。
棉花堡的名气太大,引得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许多热恋中的情人在这里许下爱情的诺言。也许在他们眼里,美丽的爱情就应该由同样美丽的棉花堡来做个见证吧。越来越多的游客带走了难忘的记忆,可是却给棉花堡带来了不小的破坏。为了保护这片美丽的坡地,土耳其政府明令要求游客们在堡内不许穿鞋、不许游泳。
◎赫拉波利斯遗址
由于拥有丰富优质的温泉资源,古罗马、古希腊的贵族遂将棉花堡作为疗养胜地。公元前190年,帕加马国王欧迈尼斯二世在旁边建起一座庞大的城市,取名赫拉波利斯。2~3世纪时,赫拉波利斯发展成一座以温泉浴为特色的繁华城市。
夕阳映照下的棉花堡胜景
然而在这之后,棉花堡频频遭遇地震。家园被毁的居民们忍痛弃它而去,到了14世纪,一度辉煌的赫拉波利斯已经完全被人们遗忘了。17世纪,随着又一场大地震来袭,古城变成了一座废墟。
经过几百年岁月的剥蚀与磨砺,赫拉波利斯为后人留下的是斑斑古迹。这片遗址的面积不小,主要街道约有1千米长,主要建筑物排列在街道两侧,包括古代墓地、大浴室、集市、纪念门、罗马柱、八角形建筑、圆形剧场、阿波罗神庙遗址、赫拉波利斯博物馆等。
赫拉波利斯古城的大门及主要通道遗址
古代墓地在遗址中占地面积最大,也是安纳托利亚最大的古墓地。这里散落着1200多具石棺,形状或圆或方,还有少量的家族式石棺,从陪葬品的多少即能看出死者生前的地位。遗址中最有名气的是一处半圆形的大剧场,大剧场约建于古罗马哈德良皇帝统治时期,现存状态比较完整,可以容纳至少15000名观众。它的旁边即是阿波罗神殿,神殿在地震中遭受重创,目前只留有残破的石堆,根本看不到阿波罗的雕像与其他痕迹。遗址中最精华的部分是考古博物馆,博物馆本来是一座古罗马浴室,这里的藏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造型特殊的石棺及罗马时代的雕像,另一类是从赫拉波利斯出土的各种小型文物,比如大量古币及金银首饰等。
赫拉波利斯遗址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情境,囊括了古罗马、古希腊与犹太文明,并最终以安纳托利亚之风格向世人呈现出来。虽然遗址目前只发掘了5%,但它还是被考古学界称为一座著名的“圣城”。
清澈雅蓝的温泉水
精灵烟囱
卡帕多西亚的魔幻森林
在欧美魔幻大片里,黑暗森林历来是不可缺少的背景地,那儿通常虬枝密布盘根错节,泥泞满地浓雾缭绕。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也有一片魔幻森林,但是完全没有如此可怕的景象,而是用突兀怪异的岩石定义了另一个美好的名字——精灵烟囱。
◎济尔维户外博物馆
卡帕多西亚一带的精华景观集中在内夫谢希尔、格雷梅、于尔居普构成的三角地带,要看以精灵烟囱为主体的奇岩山谷,必须前往济尔维户外博物馆。
造型奇特的精灵烟囱
济尔维户外博物馆拥有卡帕多西亚绝大部分的精灵烟囱,精灵烟囱林林总总形状各异,有的像教堂的大尖顶、倒置的雪糕筒,有的像肥大的蘑菇、参天的古树,有的像纤细的电线杆、巨大的碉堡,许多石柱的顶部戴有一顶斜斜的“小帽子”。由于风化严重,有的精灵烟囱已经快要戴不住那顶沉重的“小帽子”了。另外,这里还有几百座金字塔状的小山,高度从几十米到近百米不等。每天不同时间,随着天光和云影的变化,那些奇形怪状的山岩如同被施了魔法一般,不断变幻出乳白、浅红、土黄、紫灰与褐红等各种美丽的颜色。
帕夏贝精灵烟囱
帕夏贝位于济尔维户外博物馆附近,该处地名源于一位名叫帕夏的官员。很久以前,此地曾属帕夏所有,并辟有一座“帕夏的葡萄园”,后来人们便把这里称作“帕夏贝”。与济尔维相比,帕夏贝的精灵烟囱虽然数量不如前者,造型却在整个卡帕多西亚地区呈现出更多样、更美丽的特点。那些精灵烟囱模样极为古怪,有的戴着尖尖的“帽子”,有的呈现好几个“脑袋”,有的中部镂空,有的底部凿穴,既有大自然的神妙之笔,也有人工修建的痕迹,就连这一带的守卫房间也建造在精灵烟囱里。
距离帕夏贝不远处的爱情谷里,也有着各种奇形怪状的精灵烟囱。但此地“徒有虚名”,丝毫没有罗曼蒂克的感觉,到处尘土飞扬,植被低矮,只有那一根根拔地而起的精灵烟囱,显得威严而壮观。
林林总总的精灵烟囱,冲天而立,形成独特的石林景观。
◎三大堡垒
由于特殊的地质原因和宗教背景,卡帕多西亚地区的巨型洞穴与精灵烟囱同出一脉,乌奇沙城堡和欧塔希沙堡垒便是地面上巨型洞穴的典型之作。
“乌奇沙”是“第三个堡垒”的意思,其他两个堡垒是指欧塔希沙堡垒和于尔居普。在三个堡垒中,乌奇沙城堡以地势险要著称。它挺立在一片平原上,比周围地势要高出许多,如果爬上堡垒的顶端,可以将附近的大小山谷一眼览尽。而脚下的乌奇沙堡垒其实是由几座圆锥形的巨石相连而成,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形成一个庞大的社区。
欧塔希沙堡垒建在一片白屋群里,是一个突兀立起125米的巨大岩石。由于岩石风化崩落,欧塔希沙堡垒里每个洞穴的开口已完全洞开。堡垒里最有名的地方名叫“柑橘洞”,是当年基督徒专门用来贮存柠檬、橘子、葡萄柚等水果的一座洞穴。游客们登至堡垒高处,可以俯瞰整个格雷梅镇和远处的埃尔吉耶斯雪峰。
第三座堡垒于尔居普现在已经发展为一座旅游小镇,小镇四周被岩石奇景环绕,出产负有盛名的葡萄酒。
由于奇特的自然地貌与众多的历史古迹,卡帕多西亚的精灵烟囱已在1985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文化双重遗产。
王子岛
马尔马拉海中的珍珠
什么叫内海?内海是指深入大陆内部,除了有狭窄水道跟外海或大洋相通外,四周俱被大陆内部、半岛、岛屿或群岛包围的海域。马尔马拉海就是土耳其的内海,也是世界上最小的海。这片海域的沿海风光美到了极致,拥有“海天一色艳阳高照的纯美自然”,那片集合着绮丽风情的王子岛就散布其间,美如马尔马拉海中的一颗珍珠。
◎布吕克岛最美丽
王子岛是马尔马拉海里的一组岛群,包括9个小岛,距离伊斯坦布尔大约20千米。在土耳其语里,王子岛的意思是“红色之岛”,这里气候优良环境优美,拥有干净的海滩、成荫的绿树与美味的餐厅,而且没有一座高大建筑,只有一些装饰华丽的木制别墅。
出于环保角度考虑,王子岛上禁止任何机动车辆行驶,唯一的交通工具是马车。由于岛的面积不大,步行亦只需要一两个小时便可转完一圈,因此马车在这里很受欢迎。每年夏季,来自世界各地的很多游客会搭乘游艇前往此地消夏避暑,度过一段悠闲浪漫的好时光。不过,王子岛目前只开放了4座小岛,分别是布吕克岛、克纳勒岛、赫伊贝利岛和布尔嘎兹岛。
碧空大海中的一颗明珠
布吕克岛上的典型建筑
9座小岛中面积最大的是布吕克岛。一到夏天这里人流如织,轻松达到10万人之众,到了冬天只有7000人左右。与其他几座小岛相比,布吕克岛不仅拥有更优质的沙滩,还保留着一些古典风格的教堂、修道院和清真寺,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岛屿风情。
布吕克岛上有一座古朴典雅的奥斯曼式凉亭,为19世纪以后陆续建成。凉亭本身是一座木质结构,亭内高大宽敞,四周建有回廊和塔楼,一排做工精细的花格窗子具有良好的通风作用,人们称其为“奥斯曼姜饼式建筑”。海拔180多米高的约斯特皮峰是布吕克岛的主峰,也是整个王子岛的最高点,峰顶上坐落着一座圣乔治贝尔斯神庙。相传,有位牧羊人曾在这里听到地下传来铃声,循声下挖得到了一幅圣像,于是人们便在此建起了神庙。据说它以前是朝觐者用来解脱心中烦恼的地方,但现在已被废弃。
◎恐怖的金丝囚笼
别看王子岛现在是土耳其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千年以前,它可是一座美丽又恐怖的金丝囚笼。很早以前,王子岛叫“帕帕多尼西亚”或“僧侣岛”,岛上修建的寺庙和修道院后来被历代统治者专门用来囚禁那些废黜的王公贵族和教士,因而改名王子岛。
王子岛上发生的可怕史实正如土耳其一位历史学家所写:“没有任何地方曾经目击过这么多的王子和公主被烧红的铁棒烫得双目失明,曾经目击过这么多的帝国权贵被放逐到此地,然后死于寺庙里那些狭小的黑暗牢狱。”
王子岛上最恐怖的事件发生在797年,当时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是君士坦丁六世。君士坦丁9岁时即位,由母亲艾琳皇后摄政。16岁时,他和母亲为了帝国的执政权而闹翻,此后十年,两人一直处于明争暗斗之中。797年,君士坦丁刚满26岁,艾琳皇后鼓动军人发动政变,擒获了年轻的皇帝。
为了能够独掌大权,她命人截去亲生儿子的四肢,而后再弄瞎双眼。君士坦丁六世不堪折磨,最后伤重而死。为了绝后患,她又将孙女优佛拉希妮公主流放到王子岛上一座昏暗的修道院里,即现在的艾琳修道院。
艾琳心愿达成,终于坐上皇帝的宝座,成为拜占庭历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不过,她仅仅在宝座上坐了5年,即被君士坦丁堡的一批贵族发动政变赶下了台。财务大臣尼塞福鲁斯一世成为新的帝王,他将女皇流放到爱琴海上的莱斯博斯岛。次年,艾琳死于流放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