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年的发展,咖啡跟红茶一样,现已成为土耳其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即便在商店购物,不管买卖是否成功,店家都会给顾客敬上一杯咖啡或红茶,以浓浓的香味展现自己的诚意。

◎煮咖啡的小技巧

正宗土耳其咖啡的制作其实并不难,但掌握其中的技巧也不太容易。先将烘焙好的咖啡豆研磨成粉状,装入咖啡壶中,加上冷水、糖,稍微搅拌一下,使其混合均匀,然后就可以上炉烹煮。制作时需要注意的是:咖啡豆一定要新鲜而且磨得够细,才能煮出丰富的泡沫;咖啡豆与水可以按照1:10的比例加入;煮的时候用小火,不要一直用勺子搅拌,会破坏咖啡液产生的泡沫。

当壶里的咖啡液快要沸腾的时候,表面会出现一层非常厚实绵密的泡沫,这时候提壶离火,把泡沫均匀地倒入咖啡杯里。土耳其人喜欢给客人的咖啡杯里倒入丰富的泡沫,客人越是尊贵,倒入的泡沫就越多。倒完第一次泡沫后,再把壶继续加热,快沸腾后再离火,把泡沫倒入杯中……一般沸腾到第三次,然后关火将咖啡液均匀倒入咖啡杯,一杯香浓的土耳其咖啡就煮好了。

土耳其咖啡壶是一种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艺品,壶身由纯铜手工打造,外表装饰手工雕刻的繁复花纹,长手柄上镶嵌着铜丝或珠宝、贝壳构成的纹饰,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上窄下宽的设计是为了便于沉淀咖啡渣,在倒出咖啡液时可以将渣留在壶底。其实,咖啡杯里的渣一般都是在倒咖啡沫时倒进去的,很快会沉淀到杯底,不搅拌的话基本喝不到。

咖啡法勒

土耳其很多中老年妇女都会用咖啡渣占卜,即“咖啡法勒”。占卜的时候,占卜的妇女会将喝完只剩咖啡渣的杯子,逆时针方向在求卜者的头顶上转三次,让对方默默许下心愿,然后将杯子倒扣在杯碟上,十分钟以后再掀开,她会根据杯子和碟上残留的图纹来判断求卜者的前途和命运。

土耳其浴

在拜占庭时期,土耳其人接触到东罗马人的诸多生活习惯,把用大理石修砌的浴池与穆斯林净身及对水的崇敬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了独特的土耳其浴。后来,这种洗浴方式逐渐变成土耳其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习俗与文化。

◎有趣的洗浴文化

作为一种习俗文化,土耳其浴有很多讲究。浴室对土耳其人来说,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洗澡的地方,它还是许多重要庆典活动的主要场所,如庆祝婴儿出生第40天的“40天浴”,类似中国的满月酒,或可称为“满月洗”;亲人去世后20天所有亲戚一起参加的“擦干眼泪浴”;愿望实现以后的“还愿浴”;重大节日前沐浴净身的“节日浴”;迎接稀客或贵客的“客人浴”等等。

最热闹的要数传统的“新娘浴”。在婚礼前几天,男方母亲要邀请新娘和新娘的好友,以及双方多位女眷一起到澡堂洗浴,浴后再去新娘家小坐,新郎则在家里招待双方的男宾。还有一种也是在婚礼前夕,女方母亲或新娘本人邀请好友和娘家女眷一起到澡堂洗浴,一边洗一边伴着音乐且歌且舞,同时可以品尝很多美味精致的点心和干果,其热闹程度堪比一场自助宴席,力求宾主尽欢。

在土耳其一些偏远地区,澡堂还是婆婆挑选未来儿媳的重要场所。在媒人的陪同下,婆婆邀请未来儿媳一同沐浴,不仅要在沐浴时“审阅”未来儿媳的长相和身材,还要“考察”她的骨盆和体味。

◎舒适的澡堂

土耳其澡堂内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为“贾麦康”,就是刚进门的脱衣间兼休息厅,围着墙边放有坐垫和隔间,方便客人宽衣解带。第二部分称为“凉厅”,即过渡间,作用是让客人入浴前适应一下浴室温度,其实这里非常暖和,应该称为“预热厅”。第三部分称为“热厅”,也就是客人真正洗浴的地方。这里的地面和墙壁都是大理石的,墙上还有彩色瓷砖拼成的装饰图案。墙边建有一圈石条凳,供沐浴者坐着洗浴。

供男性浴者洗浴的热厅间

热厅中央有一个高约40厘米的圆形或多角形的“肚脐石”,供客人躺在那里发汗或按摩。热厅角落里有一些供客人使用的单间,单间墙上有进热气的地方,所以要比大厅热很多。单间和大厅的墙上都有水龙头和接水池,热水和凉水分别从不同的水龙头流出。

洗浴的时候,客人先在大水池里泡一会儿,泡好以后坐到小水池旁边,拿着池里的金属瓢舀水,浇到头上和身上,这种洗法称为“净身”。虔诚的土耳其人洗澡时会用手蘸着池水洗脸、洗手、洗脚,洗脸时必须洗到耳根,洗手时必须洗到手腕,洗脚时必须洗到脚踝骨,然后再用金属瓢舀水冲身体。

土耳其澡堂的地面比较温热,如同中国北方的火炕。客人们洗浴完毕后,躺在大理石板上,任热量传遍五脏六腑,顿时会觉得通体舒泰,无比惬意。

礼仪与风俗

走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塞拉马力久”可能是最常听的一句话,回话也挺有意思,通常是“马力久塞拉”。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当于中国的“你好”,是土耳其人的常用问候语。若有机会走近土耳其,不妨去悄悄感受一下当地各种有趣的礼仪和风俗。

◎社交、节庆与禁忌

在土耳其,同辈人或同级人初次见面,异性之间一般问候加握手即可,同性之间一般先握手再互相拥抱,用自己的左脸颊贴对方的左脸颊,右脸颊再贴对方的右脸颊。如果和长辈打招呼,首先要主动牵起对方的手,而后以额头轻碰手背,用下巴轻触手背,最后再脸颊贴脸颊。土耳其人为亲友宾朋送别时,一般多施鞠躬礼,施礼时,要用两手交叉放在胸前,鞠躬90度,以此表示对客人的敬重和惜别之情。倘若两手不交叉于胸前,则寓意下次不欢迎再访的意思。在土耳其的乡村人家做客时一定要脱鞋进屋,在城市里可不用,但在进入任何一处的清真寺时需切记脱鞋。

图为伊斯坦布尔耶尼清真寺内正在为穆斯林们准备开斋小吃。

土耳其的节庆假日大致可分为全国非宗教性节日、全国宗教性节日、地方性节日三类。全国宗教性节日有开斋节、力量之夜、麦加朝圣日、牺牲大典、先知诞生日等;全国非宗教性节日有1月1日的新年、5月19日的青年运动节、8月30日的土耳其战胜希腊庆祝日、9月第一个礼拜的金苹果银鱼节、10月29日的共和纪念日、11月10日的凯末尔冥诞日等;地方性节日比较多,有斯卡克的骆驼斗兽节、吉桑的吉桑阿克苏黑海节、厄加的酒赛、塔克达的樱桃节、马尼萨的梅西尔节、伊斯坦布尔的塑料艺术节等。

土耳其人的禁忌比较多,比较忌讳数字13,若有兔子从面前跑过、乌鸦围着房子叫、黑狗从门前经过、晚上照镜子或剪指甲、坐在门槛上、摔破镜子等,都被当地人视为不祥之兆。他们还认为站着穿裤子会变穷、喜鹊叫窗有喜事等。

◎传统婚礼与丧葬习俗

土耳其在法律上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当地居民对正式的、非宗教的结婚仪式并不重视,由教长主持的穆斯林仪式上的婚礼却显得非常隆重。

1680年莫卧尔王朝时的斗骆驼比赛绘画。在土耳其民族节日中,每年一月在埃菲斯塞尔丘克的古代竞技场举行的骆驼摔跤冠军赛排名第一。

梅西尔节

在伊兹密尔西北的马尼萨地区,每年3月都要举行传统的梅西尔节。“梅西尔”原意为“风景优美的地方”,“梅西尔节”遂被引申为“踏青节”。节日一般定为五天:第一天为“经济日”,整个地区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来赶集,展售自家的产品;第二天和第三天为“艺术和民俗日”,举行各种文艺和民间活动;第四天为“体育日”,举行足球、摔跤、赛马等比赛;第五天是传统的“发药日”,在苏丹清真寺广场向群众发放一种特制的药膏软糖,即“梅西尔膏”。按照当地习俗,人们在煮药前后需做祈祷,这样药膏才会灵验。

土耳其的浴室不但是公众进行一种传统洗浴方式的场地,也成为土耳其新娘步入婚姻殿堂的考验之所。

在土耳其农村与小城镇等地,劳役婚姻、互换婚姻仍然存在。劳役婚姻是指家境贫困的男青年由于拿不起结婚聘金,常会上女方家中“入赘”,“服役”两三年后,再与女方结婚。互换婚姻是指两家互相交换新娘的婚俗,男青年家有已到结婚年龄的妹妹,他所看中的姑娘又有兄弟,在这种情况下即可实行换婚。

城市居民结婚仪式比较简单,通常只需经过求婚、定亲、订婚、举行婚礼4步即可。在传统婚庆中,比较有趣的是一对新人于婚礼前夕要在公共澡堂里“双洗澡”,即“新郎澡”和“新娘澡”。

届时,新娘的母亲带领女儿、新郎的母亲及其他女宾们同去澡堂。众人到齐后,由两位女友搀扶着新娘在澡堂里绕行一周,并一一亲吻长辈们的手。新郎的母亲会向她头上撒一些小硬币,还会赠送一件吉祥小礼物,其他女宾们则围着新娘唱歌跳舞。待到新娘在浴池里沐浴完毕,婆母与媒婆会分别将她的右脚趾与左脚趾染成红褐色。“新郎澡”一般在“新娘澡”的前一天或后一天举行,仪式比较简单,应邀的男宾在澡堂聚齐后,新郎向众人致以感激之词,随后与大家一块跳入浴池沐浴。

土耳其传统服饰

在土耳其境内,约有1/3的居民住在城镇,其余居民大多散居在乡村,有些人甚至长年居住在偏僻地区。由于聚居与散居的状态同时并存,尽管土耳其人的传统着装在大城市里已被逐渐西化,但在某些地区仍然得到了较好的保留。

◎女子传统服饰

土耳其女性的传统服饰多由花色繁杂的棉质与丝质布料制成,基本款式没有太大变化,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也较小,最普遍、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种宽大松垮的无裆裤“莎伐”。在土耳其许多地区,常见的女性服装还有高领长袖的夹克配以长可及膝的外套,夹克的下摆分为三片,前面两片,后面一片。为了便于跳舞或工作,人们有时将后面的一片折进腰带里,有时将前面的两片折至背部,固定在臀部。在北部某些地区,人们还会将前面两片交错成围裙的样子。但不管怎么变化,夹克大多是用有着垂直线条且色彩丰富的布料制成,它与款式宽松色调平淡的莎伐形成了鲜明对比。

土耳其妇女的传统服饰

很多年轻女子喜欢给长袖长大衣搭配一条莎伐,不过这种穿法的变化比较多。在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边境一带,人们喜欢把大衣下摆及至膝部,外面再穿一件黑色带有花纹的短夹克。而在靠近黑海的北部地区,人们又喜欢将大衣下摆插下腰际。

由于宗教背景,土耳其仍有部分女子会用面纱或围巾遮住脸庞和头部。她们常戴两种帽子,一种是无边但饰有黑色长缨的土耳其红帽,另一种是半圆形帽子。不管哪一种,帽子上都会垂下一条面纱或丝巾,有时垂在背后,有时垂在下巴附近。如果不能戴帽子,她们也会用各种长巾裹住头部。一些爱美的女子,还会用亮闪闪的金币银币串成串儿系在额前。

◎男子传统服饰

在土耳其的传统服饰中,男子一般有三种经典款式。第一种类似于女子所穿的莎伐,常为黑色或藏青色。第二种是棕色或黑色的“立夫卡”,它的特点是在膝盖处束紧,但在裤管处有许多褶皱,尤其是在背后部分。第三种是莎伐的变形,裤管仅到膝部,膝部以下是绑腿。传统上装多是白色的高领长袖衬衫,通常配以无袖的背心或短夹克。这种短夹克被称作“沙贝肯”,有时会配有一些装饰彩带。但在少数地区,白色衬衫有时也会被条纹花色衬衫取代。

男子的红色筒帽一般都附有头巾,不过有些地区的男子只戴头巾,头巾分为单色或多色,佩戴时常常环绕在头部。黑海沿岸的某些地区,男子喜欢戴“巴士里克”,它由一条长长的黑色围巾绕在头上,但在头部两侧会露出像耳朵一样的两端。土耳其男人大多穿着黑色或褐色的叶梅尼鞋子,在黑海沿岸更常见的是软皮靴再配一条宽腰带。很多人更喜欢在宽腰带上系上另一条很宽的皮带,便于插置各式武器。

在土耳其的布耳沙一带,这里的男人在节日期间跳起奇立克·卡肯舞或用剑和盾作道具的战斗舞。表演时,他们浑身穿着特殊的奥斯曼帝国全套服饰,这套服饰包括深蓝色的短裤、橘黄色的线条衫、蓝色有吊袖的短夹克、深色宽腰带,筒帽上缠绕着一根条纹布头巾,软皮靴上通常有十字交错的蕾丝,且一直交绕至白色的及膝长袜上。

从以上着装可以看出,土耳其人的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也渗透着浓厚的伊斯兰教服饰文化。不过,随着社会发展与政教分离,此类着装在国民的日常生活中已不多见,仅在节日庆典或乡村里才能见到。

瑞士画家简·艾蒂安·利奥塔尔油画《一个身穿土耳其服装的妇女和她的仆人》

土耳其风情舞蹈

土耳其人生性活泼能歌善舞,每逢节假日和喜庆的日子,人们都要载歌载舞欢庆一番。那些跳跃的舞蹈中,既有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场景,也有举行婚礼的盛大场面,互相格斗的战争情景,还有人类对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逼真模仿,每一支土耳其的民族舞蹈都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特风情。

◎丰富多彩的民间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