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竹针可不同于那粗糙的竹签子,桂芝把那竹针对着阳光照照,表面散发着一层柔润的光泽,
“这竹针都打过蜡,若是人家买竹针最好和她们说一声,等到夏天不用时最好打上一成蜡,等秋天拿出来还跟新的一样。”
罗老三心里暗自盘算本钱,这定价对田树满来说自然挣得多些,再便宜点的话这买卖就垄断了,但是他却没这么做,他自己算过这价钱用手工开竹子也能赚一文。
所以听说京里竹针供不应求,周围好多村子擅长编竹器的匠人都开始打磨竹针,价钱都跟他家一样,也赶上了一波好买卖。
田树满背着半扇羊肉回来时,田桂芝已经刚给罗老三装好货,正好九百文钱就给了他手里,他数出来五十个铜板高兴的招呼道,
“今日罗三哥难得带着儿子来赶集,我请你们爷俩喝羊肉汤去!”
第76章 观念碰撞 借着这股羊毛衫流行的东风……
借着这股羊毛衫流行的东风, 田树满的竹针卖出了名气,打听到他在集市赶集, 那些走村串巷的货郎,离的远的野集上卖杂货的小商贩都找了过来,三十根二十根的来问的人不少,田桂芝直接划了条线。
“三十根起拿货价。”
几个妇人凑一凑十根二十根的很简单的事,但是桂芝不想破坏这个新兴的市场,靠自己能多卖多少,从自家拿货多才是长久。
她这么一说,那些小商贩更放心了, 十根二十根好凑, 三十根却不好凑的,有的一大家子就用一幅针就够了, 一个村里一下子凑十五个人家一起买那可不容易。
田桂芝把京城的货压了压,要先把周围的市场占下来, 她年底还要卖年画, 这些小商贩们先打打交道以后好做长久买卖。
不要小看那些货郎的能力, 多么偏僻的村子都能被他们找到,有的灵巧的货郎还担当了传消息的信使,外面流行什么,有什么大事发生, 都靠他们的嘴传到那些偏僻的村子。
而随着天气入了深秋,那羊毛衫羊毛裤的保暖能力得到了穿上人的大力称赞,特别是黄河以北, 入冬前要入关换一些食盐茶叶的商贩都带着各个部族首领的千叮咛万嘱咐,
“要竹针,越多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