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国结婚有上官增福和上官疏影的支持,所以办得很排场。杨爱国没买现成的住宅,而是让村里批了块宅基地,就在杨贵祥的前街,自己请人帮忙脱土坯,上山砍树木,盖了起来,并在土坯的外面包了一层红砖,既美观又保暖这时的人都很淳朴,帮忙盖房也不要工钱,杨贵祥家供饭就行。
上官疏影又和爷爷去黑市买了些粮食给送过来。上官疏影经常用意识看一看姥姥李金凤家,在杨爱国上山砍木头时就用意识赶些野鸡,野兔,狍子野猪等动物给杨爱国他们抓,所以杨爱国家的伙食很丰盛,顿顿都有肉,搞得有些本来不想帮忙的人,听见帮忙的每天都能吃到肉,吃的肚皮滚圆,满嘴流油也就过来帮忙了,也能混口吃的。由于帮忙的人多,力量大,所以房子一个月就盖好了。
新房子盖好,上官疏影没同意糊窗纸,上官增福托人在城里买玻璃镶上。屋里也刷了白灰,墙上贴了胖娃娃怀抱大鲤鱼的年画。杨爱国自己又做了炕琴。炕琴的玻璃上还请村里的美术老师画了画,小的玻璃里画的是大红的牡丹花,大的玻璃画了二副古代仕女,非常喜庆。杨爱国还自己做了衣柜,桌子,椅子。李金凤还给买了缝纫机。
屋里家具等物品一摆,引得村里人一阵羡慕,有姑娘的人家暗暗后悔,不该当初嫌弃杨爱国家穷,人口多,怕姑娘嫁过来受苦,你看人家杨爱国多能干,自己盖房,自己打家具,还不用跟一大家子一起住,多清净。现在杨贵祥病也好了,也不会拖累爱国了。
在过彩礼时,李金凤就告诉王家,准备给爱国盖新房子。王家人喜出望外。本来觉得杨爱国小伙子很好,人品出众,就有点担心女儿嫁过去和一大家子一起生活,女儿从小娇养大,怕和婆婆,小姑合不来受委屈。这样给他们盖新房,就不用住在一起了,王家人自然高兴,王家父亲做主,彩礼只要200 元就行了。少要100元,留着盖房子。这样两家人皆大欢喜。
李金凤现在手里有钱,她本就办事敞亮,就给儿媳妇买了4套衣服,还买了上海牌手表,4套行礼,还置办了缝纫机。一切准备好,就让爱国去接姑娘来看看,看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尽量满足。杨爱国把姑娘接来一看,宽敞明亮的新房子,屋里摆着簇新的家具还有一般人买不到的缝纫机,十分满意,只说屋里还差窗帘,门帘,就自己买就行了。李金凤一听也不差这点,立刻掏出钱和布票让她自己选喜欢的买。王彩霞更是高兴,更觉得自己命好找了个好说话的婆家。
第44章 爱国结婚二
时间在忙忙碌碌中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爱国结婚的日子。上官增福全家头一天就来到了。上官增福帮着张罗结婚事宜,杨乐珍帮着收拾新房,上官奶奶也精神抖擞的帮着忙活,李金凤怎么也拦不住。杨乐珍笑着说:“妈,现在我娘身体可好了,你随她吧。”李金凤见拦不住,而要办的事太多,也顾不上招待亲家出去忙了。
上官润和杨爱国又上了趟山,上官疏影自然也跟着去了。现在杨爱国简直把这个外甥女当成吉祥物看待了,他坚信带着疏影就一定有大收获,结果自然没让杨爱国失望,这次又是满载而归,猎物有一头野猪,一只山羊,五只兔子,八只野鸡。杨贵祥看到这些猎物高兴地说:“这下结婚办酒席的”菜够了。”
到了八月十八结婚正日子,一大早疏影就被妈妈叫醒,因为她和爸爸妈妈要去给舅舅娶亲,她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和二姥家的孙子一起给舅舅押车。早晨6点,上官疏影就和爸爸,妈妈以及一些亲属坐上舅舅借来的队里的二辆马车出发了。马儿也被系上了大红花十分喜庆。舅舅杨爱国上身穿着簇新的深蓝色中山装下面穿着同色的裤子,脚上穿着李金凤亲手做的千层底的布鞋,胸前戴着红花,坐在马车上脸上挂着幸福的笑容。
二个村子不远,坐马车30分钟就到了。马车停下,大人告诉上官疏影和那个男孩先不要下车。等女方家给了红包才能下车。很快,姑娘的嫂子就拿着红纸包的红包来了,给疏影和男孩一人一个,疏影他们才下了马车和大人一起往屋子走去。
姑娘家村子里年轻的姑娘,小伙子看到娶亲的来了,赶紧把门堵上不让娶亲的人进,爱国忙掏出一叠红包递了出去。他们见给了红包就嘻嘻哈哈让开门,放新郎他们进去了。这时,娶亲婆先拿着大红的印着双喜字的脸盆,来到姑娘面前,她先让王家人给打来水,盆里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硬币,让姑娘洗手,然后就要抓福。
抓福就是新娘把准备好的硬币抓起一些带走,给娘家留一些。最好是抓一半给娘家留一半。有的姑娘想自己过得好就会多抓点,有的孝顺的,自己就少抓几个,福气多给娘家留一些。王彩霞抓的比一半稍多了几个,这让娶亲的婆家人都很高兴。
接着新郎爱国又找到藏起的新娘鞋,给新娘穿上,然后傧相过来给新娘蒙上红盖头。由新娘的三哥给背上马车,新娘家这边也准备了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押车,新娘家派了20 个人送亲。新娘家也借了一辆马车送亲。送亲的和娶亲的一起坐在女方派来的马车和爱国家准备的马车上。大家一路欢声笑语的回到新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