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家里不怎么用锯末引火了,都用孟繁江和刘三妮拿来的松树明子。松明子是松树枯死后,松树的油脂侵入木质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和复杂的自然条件才能形成,对于经历时间洗礼的物质,沈梦昔都心存敬畏,深深的觉得只是用来引火实在是浪费,孟庆仁告诉她,好一些的松明可以用来雕刻或者做成珠子,像这样用来引火的一般都是树干的疖子。
这些明子被孟繁东劈成一小条一小条的,码在仓房门口,点火时,只要一小条就可以,一块大些的明子可以用几个月。
朴老师找沈梦昔谈了一次话,主题是她的思想过于散漫,没有新中国少年儿童该有的朝气蓬勃,也不热爱集体,不团结同学。
沈梦昔的确是游离于这个集体之外,甚至游离于这个时代之外。
她对老师的批评点头接受,朴老师最后说,以后你就和谭秀丽结成一帮一,一对红吧。
谭秀丽是初一三班话最多的女生,成绩一塌糊涂。
现在沈梦昔和她成了一帮一一对红,还成了同桌。用朴老师的话说,你帮她提高学习成绩,她帮你提高政治认识。
谭秀丽一个十四五岁的姑娘,能有什么政治认识,无非是她平时喜欢参加学校组织的所有活动,班会活动的时候,积极举手给大家读报纸,对所有同学的家事都了如指掌罢了。
她所有的精力都用来八卦和讲话了,以至于连什么是有理数都说不明白。沈梦昔觉得,她们俩走一起,很难一对红,倒是很容易变成一堆屎。
谭秀丽的父亲是重机厂的中层干部,在后勤部门工作,她母亲在粮食局工作,她姐上高三,她哥上高一,她弟弟上二年级。她家住解放路38号,她姥姥家住哈市,她有三条围巾,有一瓶百雀羚雪花膏……这些都是谭秀丽在她们成为同桌的第一天告诉沈梦昔的。
谭秀丽穿了一身八成新的军装,站在课桌间的过道上,一手叉腰一手握拳:“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声音激扬洪亮,她兴奋得脸蛋通红,非要再来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