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页

父皇展颜一笑:“哈哈哈,如此,甚好!”

他神色兴奋,眼眸如光,深深的看了我一眼,便转头吩咐道:“玄龄啊,此事就交由你来办,关于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你怎么看?”

只见房玄龄微微躬身一拜:“法琳所为,无非是要维护佛教的地位,而今佛教势力基础雄厚,且蔓延滋生能力之强,上至朝中大臣,下至布衣百姓,很多皆为虔诚的佛教徒,应避开硬性干预,采取扬道抑佛的软办法。”

只见父皇频频点头,似乎颇为认同。

房玄龄微微思索了一下,继续说道:“水流到田边,可以用来浇灌嫁禾,伐下来的树木可以用来建造房屋,这就是物有所用,可如今人们普遍信佛,何不利用这种信仰,做安慰人心的事,比如战地修寺,追荐亡魂,安慰死者亲属,以示陛下的恩德,所谓因势利导,为我朝所用。”

他的这番论调,仿佛我在某个古籍中看到过,我的脑袋迅速翻转着,唐朝时期有关宗教的各种信息。

唐朝初年,各大宗教并行,以道教、佛教为首,另外袄教、摩尼教、景教并行。

难怪朝廷要干预宗教,无论哪一类宗教太过强盛,势必影响其他宗教的地位,由此便引起教徒的混乱,为了平衡局面,由朝廷出面干预是稳固局面的最好办法。

虽然佛教在之后的一千多年里作为主教屹立不倒,可这时候的佛教明显没有达到一枝独秀的境地,同时与道教更是矛盾重重。

我向房玄龄旁边看了看,那个老头,是谁呢?我思考着,难不成是长孙无忌,那可是我未来的“天敌”。

心想:高阳啊高阳,你怎么连这么重要的大臣都没见过,因为我的记忆里丝毫没有他们的信息。

我盯着他看了老半天,他察觉到我的目光时,偏过头惊诧的看着我,想到他有可能是长孙无忌,我的目光开始变得不太友善,过了几秒钟,他由惊诧变得有些胆怯。

我心里暗笑,哼,看什么看!怕我了吧。

就在这时,父皇又问了句:“如晦,你怎么看?”

原来他是杜如晦啊,误会,真是误会啊。白让人挨了我的冷眼,我内疚的收回了目光,低下了头。

杜如晦迟疑的拜手一礼:“臣认同。只是,三日之后倭国的僧人来长安寻求佛法,若在这时采用扬道抑佛,怕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