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子胥长卿 扬墨 986 字 2022-10-13

但这王都梅里,不谈城池残败,街道狭窄,也不说集市不兴,货物粗陋,只看那些街上的普通百姓,身在王都,却常露饥馁之色,便一切尽知了。

吴国穷困之名,实在名不虚传。

孙长卿在街上走着,走到个粥摊前要了碗米粥,他来这儿吃过几次了,觉得这家配饭的梅子干不错。

老板应了一声去盛粥了,孙长卿在斑驳不堪的木案前席地而坐,看见地上放了两把崭新的铁锄。

“老板,新打了两把铁锄啊?”

老板把两个碗放到他面前,一个碗里放着杂粥,一个放着梅子干,笑道:“不是打的,是去铁坊里换得,大王最近下令了,拿这些木家伙能去官家铁坊里换铁家伙。”

“这么好啊?”

“是啊。”老板乐道:“咱这祖祖辈辈都是用木家伙种地,没想到有一天还能用上铁的了,我试了,这铁的真比那木的好使啊。”

——

伍子胥在书房里翻看秦国雍城、鲁国曲阜的设计图纸,以及当时筑造人员的手札。良久,他的目光从图纸上移开,给自己倒了樽水一饮而尽。

当初,伍子胥向阖闾献上安国理民三策:修法制以任贤能,奖农商以实仓廪,治城郭以设守备。伍子胥负责的就是其中的“治城郭”。

梅里年代久远,已经不适合吴国以后的发展,工匠们交了几次图纸,但他都不满意。他要的是一座超过周王室王城规模的新都,而吴国工匠们毫无建造那样大城的经验,设计地都太小,也不合理。

城池的细节和布局,自然由下面更懂的人来负责,但国都是百年大计,有的地方他必的心有成算、反复琢磨,比如都城的规模和选址。

眼下都城的规模已经定下,而选址还在斟酌中,工匠和风水术士们提出了许多地方,伍子胥最满意地有两个:姑苏和鸠兹。

姑苏临近震泽湖,附近山脉连绵,乃是环形半封闭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自灵岩山起,东北有金山、何山、狮子山;南面有索山、黄山;西边有七子山、姑苏山、尧峰山、清明山;北方有窟窿山。中间却是一处平原,土沃水美。

鸠兹也是背山面水,地势险要。当地的中江水道扼震泽湖、长江之要冲,附近的大工山里蕴有丰富的铜矿,铜不仅是经济命脉,也是重要的战争物资。更重要的是其地理位置东可控越,西宜伐楚,也是一个极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