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页

子胥长卿 扬墨 1068 字 2024-01-12

渔夫道:“我没有别的请求。郑王害怕将军您的兵威,在国内公告,如有能退吴军者,与国君分国而治。我想起了先父曾与将军有过仓促之遇,因此希望将军您能退兵。”

退兵?伍子胥已知熊珍不在郑国,良久思忖之后道:“我能有今日,全是令父所赐。上天苍苍,地下茫茫。救命之恩,不敢相忘!”

十万吴师,就此退兵。

渔夫回到郑王宫回报郑王,领取酬劳。

而这退吴师的过程太过轻易,包括郑定公在内的其他人,都认为渔丈人之子不应获得极大的报酬。

因此郑王将百里之地封给他,却绝口不提之前的分国而治之事。

渔夫冷笑道:“终有一日,郑国必亡!“

渔夫自此离去,此后不知所踪。

申包胥跋山涉水,日夜赶往秦国,对秦王道:“吴贪如封豕,毒如长蛇,久欲荐食诸侯,兵自楚始。寡君失守社稷,逃于草莽之间,特命下臣,告急于上国,乞君念甥舅之情,代为兴兵解厄!”

秦王道:“秦僻在西陲,兵微将寡,自保不暇,安能为人”

申包胥再次陈明利害:“楚秦连界,楚遭兵而秦不救,吴若灭楚,次将及秦,君之存楚,亦以固秦也。若秦遂有楚国,不犹愈于吴乎倘能抚而存之,不绝其祀,情愿世世北面事秦!”

秦王道:“大夫姑就馆驿安下,容孤与群臣商议。”

包胥对曰:“寡君越在草莽,未得安居,下臣何敢就馆自便乎”

他于秦庭上哭泣,不眠不息,七日七夜,其哭音日夜不绝,秦王感其忠诚,诵《无衣》之诗,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与子同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