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云昭一双大长腿却走出了龟速来,已经是很明确的在表达她那一丝不足挂齿的抗拒了。

易灵谣也只当自己不知道的,她一蹦一跳的走在前头,时不时也回头绕着云昭转一圈,相比起来,心情颇佳。

出了教门是一条宽敞且平坦的大道,连接着前后两座高山,但是大道之下却是万丈深渊,走在其中或许还不觉得,但若在边缘往下看上一眼,保准让人腿软当场。

易灵谣回来时就是从那深渊之下垂直而上的,所以这条“唯一”的上山路,她当时并没有走。

三年未归,这曾经熟识的场景一时之间也有些久违的陌生感。

下山的必经之路上有一片树林,但这片树林却和幕阜山上的那片大不相同,若实在要说不同在哪,大概就是有些悬乎。

说起来并不是多大一片的林子,初上山的人却经常会在里面迷路,用封建迷信的话来说,有点像是遇上了“鬼打墙”,而哪怕是那些已经入教有些年头的人,也时常会有困在里头出不来的情况。

但它却始终困不住易灵谣,可能是天赋异禀的缘故,头一次偷溜下山,她就毫无障碍的径直横穿了过去。

那年她不足八岁,先是吓坏了教里的那帮人,等她回来了,又将她们狠狠震惊了一番。

问她是怎么走出去又走回来的,易灵谣只给了三个字:凭感觉。

这是…何其牛逼的“凭感觉”啊?

易灵谣的这段故事,云昭很久之前也断断续续的听过几个片段,如实来说,她也被震惊过。

原因有两个。

云昭当年是被人领上山的,那人骑着马,把她横在马前头,一路颠的她觉得自己快死了。后来大概真的晕过去了,所以完全没印象树林是怎么过的。

再后来她找了个机会逃跑,便孤身一人困在了这个林子里,那时她怎么也走不出去,整整三天,命悬一线,险些在那时便了了此生了。

然而易灵谣八岁的时候,云昭已经十四了,可就算十四了她依然没搞明白那个林子的门路,否则,当年她没准真的就逃走了。

其实有这种“否则”的人很多,但是云昭心里也很清楚,那些人不比她幸运,可能真的就死在林子里了。

天极教的人不是故意放过这些逃奴不追,而是觉得他们的下场就已经是对他们逃跑的最好惩罚了。

这是其一的震惊之处,至于其二,是因为她听着这个故事想起了一个人——那个赠与她匕首的人。

当年云昭被救时已然是奄奄一息,可她还是在迷蒙之中看到了那个救她的身影,尽管并不真切,却能让她肯定的是——那是个孩子,了不起和她一般年纪。

可那个人人闻之生惧的林子,对她来说似乎只是个来去自如的游乐之所。

要不是易灵谣的年纪和她对不上,云昭或许真的不怀疑,当年救她的正是这位少教主。

易灵谣感觉身后的人没跟上来,她也停了停脚步,回身看了一眼。

只见云昭对着一棵粗壮的老树,正默默出神。她的视线对准了那树下阴影的地方,好像那处有什么尤为别致的东西,吸引得叫她挪不开眼睛。

可易灵谣看了,什么也没有,除了斑驳脱落的树皮,阡陌交错的树根,还有绕在它身上正在排队搬家的蚂蚁同志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