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爷爷,宗子是什么?”吴轩还没听过这种说法。
三爷爷看着他,笑容慈祥,“宗子就是下一代的继承人,你做了宗子,你也就是下一任的里正,再下一任的族长。”
“我,做里正?”吴轩指着自己的鼻子,不可思议道。
吴大成改好了名字,也对他道:“再过几年,你就跟在我身边学习。等学得差不多了,我也可以退下来,把位子给你。”
吴轩:可是我并没有做里正的想法。
算了,也不用现在说出来打击大伯的热情。等过几年,他中了举人,甚至中了进士,大伯自然就打消这个念头了。
——
整个正月,村子里的人都在走亲访友,吴轩和豆豆没亲戚可走,只能继续闭门苦读。
吴轩对豆豆的要求不高,只让豆豆背诵典籍。而他自己,已经开始写策论文章了。
吴轩的脑子里确实记得很多优秀的文章。但那是别人的,不是他的,参加考试肯定要自己写。考秀才的这三场考试他不担心,但考过了秀才以后,再往上,就不仅仅是死记硬背的东西了。
乡试不仅考经义,还要考诗文和策论。
看过了这么多朝代的兴衰,也读过不少民生类的书籍,吴轩自认为他能对实务提出有效的见解。但困难的是,怎么才能用文言把他的想法写出来。
他毕竟不是真正的古人,没有像这个时代的学子一样从小受到长辈和夫子的熏陶。他写的文章带有很明显的现代色彩,遣词用句太过直白,文章结构也不够规范。
他唯一的优势就是字写的好看。但字再好,文采太差劲肯定也不行。
吴轩苦恼地抓抓头发,选了一篇辞藻异常华丽的文章,开始抄写。
先增加增加词汇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