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页

学政大人的讲学,安排在了县学前院的露天讲坛。

学子们端坐下方,听戴大人将盐政之法。

“历朝历代,盐价俱为官制。本朝开国,真武帝行新政,除官营盐场外,不禁私人盐场,盐价随市场而定。此政本意在降低盐价,让利于民。奈何——”戴大人叹了一口气。

众人都理解他的未尽之语。奈何冯阁老上位后,利用职位之便把官营盐场,通过私人赎买的方式变成了他自家的产业,然后连年抬高盐价。

百姓纵然不满,面对位高权重的内阁首辅,也毫无反抗之法。

“昱沽盐场是大阑国北部最大的盐场,自从景元二年以后,产量连年降低,盐价逐年升高。而南部的其他盐场,也或多或少被某种势力渗透。”

戴大人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冯阁老的名字,但景元二年,正是冯阁老当上首辅的年份。

一场讲学,众位学子听得义愤填膺。

就连好脾气的吴文韬,都捏紧了拳头,恨不得冲进京城,和冯阁老当面辩论一番。

吴轩拍了拍他的肩膀帮他顺气,“好好读书,等考中了进士,就能见到冯阁老了。”

“嗯!”吴文韬用力点头。

吴轩抬起头看向上方的戴大人。作为一府学政,戴大人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在县学揭露冯阁老的恶行,是不是说明,改革派要反击守旧派了?

联系到前两个月刚刚卸任的守旧派知府,这说明最起码他们真兴府,现在已经是改革派的势力范围了。

吴轩本人也是倾向于改革派的。新政纵然有很多不完善之处,纵然施行过程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但本意是好的,是对百姓和国家都有利的。

讲学完毕,戴大人果然又单独见了吴轩和柳思源。

听完两人对盐政的见解,戴大人哈哈大笑着夸赞了他们,并勉励两人刻苦读书,争取来年高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