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农人买不起不要紧,他们买了送到佃户手里,叫人读给他们听,让他们学着做。由佃户又扩散到自耕农群体,更有积极做事的官吏主动着人推广。

林晨没想到这事还带来一个后续的变化。

过了几年,那些大地主发现肥田用的粪尿根本不够,那怎么办?农村人是不足的,只有大城市才有足够的人去产生这些肥料。

于是他们大发善心,在城里设立了免费的公厕劝人去上。林晨第一次发现的时候都呆住了,果然利益是最好的驱动力。不过这事吧,还得官方组织才更有效力,她干脆给裴昭提了建议。裴昭上书天子,在各地由官方设立公厕,更由那些法家官吏设下法规并严格督促,叫那些习惯了随地便溺的市井小民们到公厕解决问题。

不去?那好办,罚款吧。

这一政策得到天子的嘉许,却被好几家学派攻击,南山学派觉得多事,怎么能连人的便溺之事都管到,云家学派更不用说了,痛心疾首地认为太子越走越偏。

裴昭坚定地,没理他们。

话说回来,关于报纸,读书人关注更多的是那版诸家学说之文。第一个月的报纸出来之后,士人之间就炸了锅,论辩不绝,甚至还有动手的。

更多的人挽了袖子,准备下一期报上见分晓。

林晨在第一份上就让人加了一句,下期将增加版面,刊读“读者来信”。内容嘛,不限。可谈对国政看法,也可谈学说心得。

那还有什么说的,笔战吧!

林晨看着鹿园堆起来的信,以及卖得飞起,作坊开到第四个仍然供不应求的制纸坊,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数钱的事还是交给别人吧,她还有个事忙。

这么多信,大部分是学术类的,她没那个能力挑选登报,需要人手。

而太子原来选出来的编辑全是云家学派的人,那非得拉偏架不可,必须重选。

林晨就给他把关,免得他一不留神又偏了心眼,由仲裁者变成下场参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