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页

穿书之当个地主 咸心 1226 字 2022-10-13

丁岚拿着信仔细斟酌, 花了一下午的时间,废弃了十来张信纸后, 才终于提笔给丁景写了回信。这封回信分量不轻,都是她对于丁景信中那些棘手问题的小小见解。

信里的解决办法丁景或许是用不到了,毕竟这信件一来一回在路上要耽误许久,等丁景收到信时,那些无处下手的烦心事恐怕早已经被他解决,但好歹能给他一条新的思路。

事情不出丁岚的所料,她的信件送到时已经是年后了。丁景早已经把衙门整顿了一番,那些光吃饭不办事的衙役,也已经被他远远地打发了,好歹眼不见为净。

收到大姐的信后,只觉醍醐灌顶,丁景想不到事情竟然还有这样的解决方式。

衙门里的人员如今已经大换水,只剩李主簿还在衙门里任职。他在昌平县生活多年,对这里的情况了如指掌,为人虽然有些迂腐,倒也不是什么大恶之人。

整个衙门焕然一新,该修整的都修整了,衙门里的库房早已空虚多年,拿不出一个铜板,丁景还要用自己的俸禄暂且垫付。

丁景自来了昌平县之后,满脑子都在为银子发愁。

穷!不仅仅只是衙门穷,整个昌平县都穷!

他这个县太爷在昌平县也是有名无实,压根没人来衙门报官,村里出了什么摩擦,都是请村长主持公道,压根用不上丁景这个县令。

衙门里没什么事做,丁景就每日都在琢磨怎么让百姓富起来,左思右想,倒是想起了家里的发家历程。

当年家里做咸鸭蛋,带动了丁家村那些养鸭的村户小赚一笔。之后随着家里的生意越做越大,不仅仅只是自家赚钱了,附近村落的日子都好过了不少。到了后来,家家户户都吃得起肉,哪还有当初饿着肚子喝粥的景象。

再比如那世代捕鱼的清水屯,就因为码头的位置建在清水屯的地界上,整个村子靠那一条水路也已经不愁吃喝了。

这段时间,丁景没事就外出查探,现如今已经摸清了周边的情况。这里的农家不像丁家村那般种的是稻田,大多数种的是黍米。

庄稼人除了种黍米之外,一年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深山里的山货。当地的青壮年都会选择在夏天进山,主要就是为了采灵芝,山高险峰,每年都会有人在山里没了踪迹,但富贵险中求,来年依旧有不少人进深山采药。

灵芝在当地的价格被压得极低,不过每年的中秋节后,北边会来一趟商队,沿着村落收购这些药材。采药人便趁着这个机会把家里收拾好的灵芝一次性售出,换成现银,这日子倒是还能过。

虽是冒着生命危险采的药,卖给商队同样也是卖不出什么高价,赚钱的大头还是商队。这些药材只要一运出去,这个价格就不知道要翻几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