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师家属院的小楼和之前航空兵师家属院的小楼一样的结构,他们三个搬进来后,没做什么改动,还是按照以往那样住。
唯一的变动就是北面当做储藏室的房间被改成了家里的第二间书房,给两个孩子做作业用。总在客厅做作业也不是回事,孩子还是得有自己的“学习专用房”。
另外,在方爸爸的强制要求下,兄妹两搬过来后就开始分房睡。那时候,吴阳11岁,开始步入青春期。而且,三年下来,两个孩子对这个家已经有了足够的归属感和安全感,兄妹俩完全没有必要挤在一张床上。
方立安是个开明家长不假,但是她再开明也不是那种能接受德国骨科的人。孩子们大了,该注意的地方必须注意,青春期的小孩子心理成长变化很快,可不能马虎大意。
两间书房,三个人安安静静学习,和谐的不得了。一般,两个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两人一起研究下,如果还是不行,才会去隔壁问方立安。他俩很聪明,属于一点就通的那种,让方立安这个老父亲很是欣慰。
方立安的笔头研究,一研究就是五年,等到了1994年,上面来了新调令,她又要更换驻地的时候,她的造飞机大业依然处于初级阶段。
不过,她也不急,飞机哪是那么好造的。歼十从研发到成功投放使用用了二十几年呢,人家那还是一个上百人的团队。
她对自己的要求不高,有生之年造一架“安仔号”就可以了。
第275章
1994年7月,方立安被任命为西南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兼空军司令部军训部部长,兼航空兵训练基地司令员。驻地从昆城转移至川城。
吴阳刚参加完中考,两个月后即将成为一名高中生,吴芸初二升初三。两个孩子的自我调节能力很好,在学习的紧要关头,搬家、换学校并没有让他们的成绩有所下滑。
方立安升职后依旧是老样子,整日里不是忙工作,就是忙她的飞机设计。这些年,用于演算的草稿纸堆起来足足有她两个人那么高。
1997年6月,吴阳参加高考。这时候的流程是先填志愿再出分数。在所有任课老师的眼中,吴阳从来都是水木、京大的苗子。只是谁都没想到,他最后报了国防科技大学。
方立安没有异议,她一向给予孩子们最大限度的自主选择权。
6月底,高考成绩出来,吴阳以689的总分位列全省第五。一个月后,家中收到了来自国防科技大学航天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方立安深感欣慰,这棵苗苗终于长成小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