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笙便道:“既然上田村和下衣村都开始做豆腐了,那索性大家一起做。”
“此话怎讲?”
云笙理了理思路,道:“豆腐是咱们金溪村先开始做的,那便是咱们的豆腐最正宗,所以一定要把金溪豆腐的名声打出去。西里山下不是有个亭子?去亭子里立块碑,把这事儿刻上去,让来来往往的人都能看到。”
自从云笙在山里猎了蛟蛇后,许多外村的年轻人都会去山脚下转一转,偶尔也会有人上山猎点猎物,不到半山腰便立刻返回,倒也没出过甚事。
钱里正点点头,这是必须的。不仅仅是立碑,他还要计入宗族要事中,只要钱氏宗族在,就没人能抢了这做豆腐的头功。
云笙又道:“咱们村里一家人都去做豆腐,那实在是太浪费了。钱叔,你不妨牵头,在村里建一个豆腐作坊。”
“豆腐作坊?”钱里正疑惑不解:“大家都会做豆腐,还建那豆腐作坊作甚?”
零散作业怎么比得上集体作业?
云笙道:“做豆腐毕竟不是甚难事,有心人想学便能学了,更何况现在方子已经流出去了。钱叔牵头,大家集资,把豆腐作坊建起来,然后统一安排村里的娘子们去磨豆浆,点豆腐,再安排几人统一去外面收豆子。做好的豆腐一部分送到县里的各家酒楼,一部分就在县里租个店面专卖,剩余的,便欢迎下衣村和上田村以外的所有乡邻来购买。“
她大致描述了一下自己的构想,继续道:“倘若有人买的多,咱们便给他便宜一点,买的少,便原价卖给他。譬如钱东婶子这些自己做营生要用到豆腐的,自家做也行,去作坊买也行,总之不能白拿。作坊赚到的钱,按月或是按半年给乡邻们结算一次,这结算也是有讲究的,譬如建作坊时交钱最多的人,那他分到钱的比例也要最大,还有在作坊里工作的娘子和郎君们,也要按月支付他们工钱才行。”
至于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去卖豆腐这些活,交给其他来他们村里批发豆腐的人就行了。
云笙又道:“还有村里的大事,譬如要修建学堂、修建祠堂或是修路等大事,经过交钱的股东们投票表决后,便能从作坊的收益中挪出专门的一部分收益,作为专用资金。”
钱里正一下子就领悟到其中的好处。别的不说,有了作坊之后,宗族的资金被集中起来了。
云笙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便问钱里正:“村里可有人懂算账?”
钱里正回神,忙摇了摇头。钱氏宗族又不是小宗族,自然有懂算账的。可会算账的都去外面做账房了,哪里还会留在村里?
云笙便让人将紫苏叫了过来,道:“我这里有个丫鬟,算账是一把好手,可暂时借钱叔两个月,但这两个月,钱叔要给她开工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