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页

云笙便道:“衣食住行,府里一应俱全,不带也没关系,马教谕这便随我走吧,不然夜了,巡逻的衙役便该来了。”

马周点头,与云笙同行离去。

过了一会儿后,云笙若有所觉地回头,发现马周旁边的铁匠铺子大门敞开,一个圆脸圆眼睛的小娘子,正挎着篮子,满脸怨恨看着他们离去。

她愣了一下,随即勾起一个笑容,对着她点了点头。

马教谕的这笔桃花债,她便先挡为敬了。

很快,杨安就回到了金溪村。他停下了在建的房屋工程,请钱里正向所有的乡邻宣布一个消息:今有金溪村云三娘,需召集工程队员工,包三餐,每日十个铜板,工钱日结,招聘人员地域,仅限于金溪村。

水泥的应用广泛,迟早是要被推广开的。只不过在圣人还没有动作的时候,它便还是个金贵东西,不能轻易流传出去。

古人都重视宗族,金溪村钱氏一族,品性淳朴,乐于助人,与云笙关系莫逆,是一个很好的合作对象。

金溪村的乡邻很淡定地抢着报名了。

自从云笙将几种吃食的做法交给他们,又引导着他们去县里做生意后,他们的生活便改善了很多,去大酒楼做厨娘的那几人不说,自己去做生意的,每日便有几十个铜板的收入。说起来,云笙那每日是个铜板的工钱是不入他们的眼的,但是他们打心底里信服云笙,便是工钱少,仍旧抢着报名了。

云笙原先的目标,是过了纽,在家里找不到活干的汉子,一时没料到自己名声太大,老的少的都抢着来,不由地有些哭笑不得。

事情既然已经如此,她嘱咐杨安,将来报名的人好好挑选一下,人品不好的坚决不要。

不过短短三日,杨安便挑出了一百五十青壮,刚好可分成五组。

将人都集合到袁越秀租的公共宿舍后,云笙又将报酬说了一次,那些人仍旧不为所动。

钱东站在一边道:“我知道三娘是怕我们嫌弃工钱少,但今年咱们村子能过得那么松快,全靠你的帮助与提携,别说你开了如此优厚的条件,便是没有工钱,我也二话不说来做工,只盼能多帮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