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蒿在清乐楼时,画技确实名传长安。当年她因父母双亡,被无良叔父卖进那勾栏院,命运也算凄惨。但她不是个轻易认命之人,别的一起被卖进来的小娘子还在哭哭啼啼,她已经收拾好了心情,瞅准了老鸨,紧紧跟在她身边为她端茶递水。
老鸨风尘打滚多年,看到这样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小娘子,倒是有几分于心不忍,故而只让她现在自己身边伺候着。
几日后,青蒿开始跟着先生学习琴棋书画。她十分努力,在绘画一途上颇有天分。她便笔耕不辍,终于画出了点名气。自打那以后,她便做了清倌儿,好歹不需要像其他姐妹,在床上伺候人。
在清乐楼时,青蒿名气大,懂人情,能应歌,撑得起场面,不少刚入长安的人都喜欢找她赴宴。只消她在中间转圜一下,他们便更容易融入长安人的圈子。由此看来,她每次收入的钱财是十分丰厚的。
当初云笙去清乐楼挖人时,从未想过她会跟着一起出来。
稀奇的是,如她这样的名牌,老鸨应是不会轻易放人的,但她们去赎人时,她却很痛快地去长安府改了青蒿的身籍。
这一日市货时,孙四郎将姑娘们画的精品陶瓷汤婆子提了价,一贯钱一个,一系列便要十二贯钱。
就这样的价格,青蒿还有些不满:“我的画在长安要好几十贯钱一副呢,没想到今儿却要这般贱卖了。”
这价钱一提,买的人确实犹豫了,把目光转向了土陶。
除却真心需要汤婆子的人家,还有一些是新丰县各地及长安的商贩。他们批量来购买,就是为了运回当地贩卖的。
陶瓷的贵,黄铜的也贵,只能买些土陶了。好在这汤婆子材质虽普通,但造型圆润可爱,应当也能卖出不少。
也是恰逢其时,来市货的其中一位商贩,来自长安。当年他初入长安时,便是请的青蒿去赴宴。当时他不了解长安行情,主人家唱诗歌欢迎他,他却一头雾水,像个傻子一样坐在座位上,还好青蒿及时唱诗歌提醒他,并在暗中提点他如何应对,化解了一场尴尬,也免去了他被嘲笑的结局。
打那以后,他十分推崇青蒿,也常买她的画观摩,对她的画颇有研究。
这次市货,他一看到那十二美人图,便觉得十分眼熟。当看到汤婆子上的题字“青蒿居士”,心中便已经有十分相信,那便是青蒿的画了。
“我要美人图!我要美人图!”商贩挤到孙四郎面前,道:“那一套美人图,我全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