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边的十几座泥土院子,那便是佃户们住的地方。
身边暂时没有人,许多事情便只能交给杨安分担:“我在这边建了基地,便不仅仅只用这一次。既然要建,便干脆建得好一些。农时不能误,但周围该建的也要建起来。先写个帖子,邀请有经验的老农来做顾问,而后招妇人来做工。”
眼下真是春耕的要紧关头,青壮大多没时间来应聘。倒是妇人,为了家里多一份收入,咬咬牙说不定也会过来。
杨安不解地问道:“妇人来做工?那不是和庄子里的青壮混居了?这样容易出事,那些妇人家中恐怕不会乐意吧?”
云笙道:“那就把妇人和青壮分开。妇人单独给她们划个居所,让碧秋姐姐她们带人守着,不许青壮靠近,也不许妇人随意外出。若是妇人要回家的,便联系几辆牛车,在长安和新丰各自定一个固定地点,让洗秋姐姐带人护送她们到那里。杨安,马上联系钱东叔,让他带工程队来把这边的水泥路铺好。这里离长安和新丰都近,一两天便能将路修好了。”
若是有人拖家带口来才是最好,直接在皇庄旁边修建住宅区,就此住下,成为皇庄的固定劳动力。
不过,此时无天灾,人口又是各地衡量政绩的指标,怕是没有那个县衙会愿意放人。
“是。”
“你让钱东叔多带些人,直接在旁边建一个女性宿舍和男性宿舍,顺便在皇庄的院子里修建几个卫生间。我们要在这里住很久,生活上能方便些便方便些。此外,应给那些老人们建几座方便居住的院子,盘上炕,若是天气转冷便烧起来,不要心疼木炭。”
“是。”抱拳应声后,杨安抬头看着她:“师父,我们收集的棉花种子并不少,这中间还要套种豆子和小麦,若全是妇人,人手会不会不足?”
云笙微微一笑,道:“此事,我自有主张。”
很快,种植基地招人的告示,便出现在各地府衙的公告上。来应聘的老农有许多,妇人的数量却不怎么乐观。
令云笙意外的是,许多人家将家中的女郎给送了过来。
仔细一想,倒也能够理解。
妇人在家中也算是壮劳力,一般下地的多。倒是那挟儿家的,在家里也是做饭拔草,倒不如送来赚几个钱。再者告示上说了,男女远远地分开居住,又专业的男女保安守卫,不许他们随意接触,或者每日送回家亦是可以的。
云笙二字,在长安乃至整个河西地区,都是金字招牌了,人们还是愿意相信她的。
种植基地的事情一展开,人手不足的问题更加突出。云笙无奈之下,只能将拍卖生意进入正轨的孙四郎一起拉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