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和圣人之言要教,但也不能拘于课堂上的形式。
接下来五日,卢康便带着学子去外面晃悠了。他带着学子们去乡间观看农人劳作,为他们讲解其中的农时、工具、耕种方式,尔后又扩展到水利、土地和国本。他也带着他们去街坊散步,在酒楼上看尽小民百态,他会指着街坊上发生的事情,为他们解释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原因,讲述小民与小民之间的人情往来,小民与官员之间的关系,甚至扩展到日后若是为官,该如何与百姓打交道。泾阳世家闹的厉害,他便拿现成的例子,为他们分析世家每一个言行产生的目的和原因,分析世家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也为他们讲解他所理解的世家和寒门。
这种寓理于事的方式,简介明了却含义丰富,令许多学子茅塞顿开,收获匪浅。
卢康深怕自己做的不够,又另外加大了筹码。他虽在泾阳足不出户,但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得到消息后,他也会随意取其中几件事,为学子们分析朝廷关系,甚至以此为题,鼓励学子们练习策论。
学子们做了策论后,他也不管其中的格式是否正确,内容是否完整,只挑有亮点的讲述,随后才会告诉他们,若是这样的题目,如何写才会文章步步紧扣,深入人心。
短短五日下来,云家学子们感觉自己都有了质的变化。
到了考核那一日,云笙又提起了一样的问题时,连云氏五子都纷纷表达卢康教学时,灵活生动,十分有趣。只要他们有疑问,他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他还能根据他们自身特点,分别调整指导方式,令他们收获颇多。
比之第一次的客气,这一次明显真诚了许多。
如此一来,卢康便这般抓住了机会,留在了泾阳,成了云家家学的先生和图书馆的馆长。
云笙也书信一封,将期间发生的事情,都告诉了唐太宗。
唐太宗收到书信以后,又是一番唏嘘感慨,对着云翼羡慕妒忌的不行。
话题再转回赵谦。
赵谦此行的目的,令人十分意外。他是带着赵涛来云家家学求学的。
云笙诧异不已,婉言拒绝道:“赵家家学乃世家传承,非云氏家学可比,明府不必如此。”
她以为赵谦此举仍是为了拉近赵家和皇族的关系,而赵涛就是他的投名状,是他送到自己手里的“人质”。她觉得赵谦完全不必如此,他此前的所作所为,便已经能够十分说明他的决心,圣人目前,对泾阳的形式也算满意。
云笙并不是个喜欢强迫为难别人的人,目前双方合作愉快,这便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