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笙诧异不已,婉言拒绝道:“赵家家学乃世家传承,非云氏家学可比,明府不必如此。”
她以为赵谦此举仍是为了拉近赵家和皇族的关系,而赵涛就是他的投名状,是他送到自己手里的“人质”。她觉得赵谦完全不必如此,他此前的所作所为,便已经能够十分说明他的决心,圣人目前,对泾阳的形式也算满意。
云笙并不是个喜欢qiáng迫为难别人的人,目前双方合作愉快,这便足够了。
赵谦却是真心想让儿子进入云氏家学求学。他这一辈子就只有两个嫡子,长子被家里宠坏了,闯下这样的弥天大祸之后,差点危在旦夕,最后还是依靠了云笙,才能够转危为安。次子赵涛已经八岁,看着聪明伶俐,但只知憨吃憨玩。去了家学,也没几个人敢bi着他读书。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赵释已经去了长安见识游历,他唯一放心不下的,便只有赵涛了。
他见云生培养云氏子弟,尽心尽力,皆是将他们当成国之栋梁在打磨,便是请一个先生,也如此费尽心思,竟请了范阳卢氏的嫡长子。
云氏学子学得如何暂且不说,只看她身边的云筎,她的才学本事和为人处事,便是他长子赵释所望尘莫及的。
除此之外,赵谦还有另一层考虑。他十分看好云氏的发展,赵涛若是去了云氏家学,不仅可以学得真本事,还可以云氏诸子打好关系。同窗之谊最是珍贵,儿子经营好这份情意,日后在朝堂上行走,也更加方便一些。
云笙推脱了两次,赵倩却再三请求。她见他态度诚恳,不像是在说笑话,便有心应了。但卢康毕竟是家学的先生,她应当给予他足够的尊重才是。想到这里,她便转头问卢康:“我这里倒是不妨事,但你才是先生,你也有权利决定愿不愿意收这个学生。”
卢康自知卢家尚且需要依仗云笙,又怎会随意去拒绝她的意见?他叫那赵涛上前问了几句话,觉得他也算聪明伶俐,尚可调教,便应了声,将他收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