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渔想到的第一个计划是利用警报声将两拨人引出别院。改造过的报警器,可以将铃声锁定在特定区域。
而后她演示了如何放置报警器,以及触发后会响起怎样的声音, 问陶吾:“晚上你把这个放外面, 可以吗?”
——她见识过陶吾脚不沾地的特技, 山庄虽有绿植, 大部分区域还是沙地, 她自己去难免留下痕迹。
陶吾想了想,很直白地说:“不要。”
池渔不以为意,她询问陶吾意思, 并不是要求,更不是命令, 事先已有被拒绝的准备, 只说:“好, 我知道了。”
转头继续研究山庄别院分布。
她们所在的枣庄别院, 正好处于沙先生和刘教授及小蔡所住别院的中间位置, 但又不在对角线上, 两座别院之间视线没有太大阻碍,这是池渔之所以想到利用声音引蛇出洞的缘由之一。
池渔的沉默让陶吾有些不安,解释道:“沙先生怕铃声。”
监视他的时候, 有天早上,“叮铃铃”的座机铃声突然响起,沙先生直挺挺坐起来,飞速穿戴整齐,然后站在床边呆愣了好半晌。
铃声停,沙先生走遍房间每个角落,隔窗往外张望了很久,满头大汗。
电话第二次打进来,沙先生却又吓了一大跳,握听筒的双手一直在颤抖。
池渔猜测,沙先生大约是长期生活在高压环境,再次回到社会,难免对某些事物存在阴影。
她以前对哥姐奇招百出,是基于对这些人的了解。轮到沙先生这类有过特殊经历的边缘人等,却是想当然了。
要真用铃声吸引,没准儿沙先生不但不会出别院一步,反而会把门窗锁严,躲在房间一遍遍告诉自己“已经出来了,不是犯人了”。
陶吾送点心过来,不无忐忑地碰了下池渔的手腕。
池渔反手捏她,心里想的是另一件事:她似乎过于依赖陶吾,列计划甚至下意识地把陶吾作为搭档,安排她的任务。
再有,她得重新衡量仁兽驺虞的道德基准线,不践生草不食生物显然过于死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