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渔耸耸肩,自己戴上手套,套上头盔。
——原形为半气态的神兽显然不是脆弱的碳基生物,微量接触应该不打紧。
两人顺着走廊一直往前走。
陶吾走几步便要摸下墙,池渔不免奇怪。
但看她有时眼角眉梢挂上如有收获的欣悦,便随着她的节奏或快或慢。
通道并不是一条道走到黑,闵秀带她们去住处途径两次分岔,但岔路都有一眼望得见的封锁门。
池渔数了七次,约莫多数岔口的距离在20米到30米之间,有两个超过40米。
第四个分岔口过去,灯管坏的多,亮的少。
经过第七个岔口,前面隐隐透出亮光,转过弯,眼前豁然开朗。
竟到了户外。
若说之前对天助镇有何设想,总是围绕“镇”字,勾画出平平无奇的乡村小镇。
因而看到比外面筒子楼更趋近自然、甚至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生出些微惊讶。
大片连体建筑主色调尽可能接近自然,亦即周边岩石和沙粒。外形不成方圆,穿插的几何体复杂紧密,最大程度模仿大风手笔,塑造出不规则的柱体与立方体的结合体。
勉强看得出人工痕迹的,是那些同样不规则分布的小窗。
像沙堡,像防御工事,唯独不像住人村镇。
顶着灼热的太阳冲进最近的建筑,池渔回过身。
好的,其实她们走出来的地方也宛如一路上见多不怪的奇形雅丹——怪模怪样令平常人惊呼“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风蚀石墩与凹地的组合——外立面充斥着深浅不一但相互平行的刻痕,凹凸起伏甚有拼贴风范,出口细看也很像山石间的罅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