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快穿之清扬婉兮 瀼瀼 1866 字 2022-10-14

刘父便是如此,偏偏他没那天赋,也不是踏实求学的性子,二十好几连童生都考不中。哪怕爹娘疼小儿子,但刘大伯夫妻两不惯着小叔子,老两口年纪大了,刘大伯提出分家,可小儿子还没成亲呢,只得急着急寻摸,打听了吴氏年纪合适没有不好的名声,这一桩婚事便成了。婚后将一个月,便在村正族老们的见证下分了家,老两口虽说跟着长子,但手中还有些积蓄,刘父现在住的屋子便是由此而来。

父母偏心幼子,大伯大伯娘不可能没意见,但两人忠厚老实,大伯娘泼辣有小心思但不坏,平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大伯觉得胞弟不事生产是个榆木脑袋,读了十几年书学会了一股清高劲儿,却连自己都养不活;刘父觉得兄长自私自利冷酷无情,他不屑与这等小人为伍。可想而知,两家的关系绝对好不到哪里去,从老两口相继过世后,两兄弟在外头碰上了,也是不冷不热打个招呼而已。

也是老两口过世后,刘父就只能蜷在家里看书了,毕竟没人会帮他养一家子人。连笔墨纸砚都买不起,更别说去赶考了。刘清扬是家中的长女,出生时祖父祖母健在,幸运拉扯着长大,不然靠郁郁不得志自诩无人是自己伯乐的刘父、遇事哭哭啼啼身子虚弱的吴氏,怕是骨灰都剩不下!

刘父唯一为闺女做的一件事,大概便是为她取了清扬这个名字,还是他嫌弃大丫小花之类的难登大雅之堂。原主从小就懂事,不到五岁老太太逝去,吴氏腹中又坏了孩子,没人接济他们了,家中生活一落千丈。

本该是一家顶梁柱的刘父只知道读圣贤书,让他下地那是有辱斯文,万万做不得的!吴氏刚嫁进来的时候,倒是勤劳能干,灶上地里一把抓,但刘父嫌弃啊,晒得黑不溜秋的一身油烟味,离她老远鼻子就捂着紧紧的了,再有老两口在后头撑着,吴氏以夫为天,由俭入奢学会享受还不容易!?

分家得的田地租赁给别人了,家中没有进项,刘父撇去点清高劲儿,去书铺寻了个抄书的活儿,偶尔帮人代写书信,勉强能饿不死一家三口。大伯娘心疼瘦的皮包骨的原主,时不时让她来家里吃碗饱饭,说的最多便是‘作孽’二字。小姑娘跟着大伯娘学会了种菜伺候庄稼,没有背篓高,便也跟着下地去。

刘瑾出生后,刘父对他寄予厚望,在襁褓中便定下了子承父志的理想,而吴氏生了儿子后身体越发不好,对于这个弟弟,几乎是原主一把屎一把尿拉扯着长大,大伯娘连连感慨没有原主,刘瑾这小子哪能平安过活现在!连去捡柴火,小姑娘都把弟弟背在后头,爹一心沉浸在书本,娘经常不小心睡着,这么小的孩子身边可离不了人。

但到刘瑾两岁左右,刘父便接管了他,每日教他读书习字,开始刘瑾还闹着要姐姐,后来似乎明白爹的权威是最大的,便乖乖跟着爹在书房摇头晃脑,到了饭点,娘和姐姐会把饭菜送至两人手中。

子女是父母的对照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刘瑾跟着刘父不知道学了多少知识,但居高临下人那股轻视劲儿是学了十成十,包括看不起他抛头露面一点淑女风范都没有的亲姐姐。刘家不太与村人接触,但见家里一应事务都压在小姑娘身上,刘父总拿自己要温书赶考做借口,吴氏就没有了,因她嫁来刘家这些年的风评,连带着影响了本族其他女儿的婚嫁,娘家人上门把她一顿骂,结果还没干两天活,又查出有身孕了!

这会儿大伯娘也不由傻眼,这是老天爷在护着她呢吧!

吴氏隔年生了一对双胞胎姐妹,刘父不免失望,他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吴氏,刘馨刘香姐妹两又是在原主手中长大,怀里一个背上一个,两姐妹还不能走路的时候,村里人都在说不知道的还以为原主是亲娘呢!还有懒汉嫉妒刘父命好,生了个顶用的大闺女。也有人看出原主的付出与疲累,可怎么办呢?亲爹娘都不心疼,还指望外人来疼吗?

大伯娘恨铁不成钢骂原主不知道长点心眼子!

可怎么办呢?从小祖父祖母就在她耳边说,她爹是干大事的人,日后能做大官的,怎么能为家中琐事拖累?她娘把她生下来,她这一辈子都得孝顺亲娘!后头的弟弟妹妹还小呢,她是长姐,有一口吃的,就不能饿着他们!血浓于水,一家人又哪里能计较太多?

清扬只觉得何其可笑,谁家父母不护着子女?竟然让一个豆蔻年华的姑娘家,成了一家的顶梁柱!

善良老实的人付出的多了,就成了理所当然。

这一家子自私自利若在村里还好,偏偏刘瑾真有两分天分,举全家之力不对,是原主累死累活挣银两供他赶考,竟然真中了进士。刘瑾没晒过太阳,细皮嫩肉的,榜下捉婿捉婿娶了贵女,刘家一家人自然跟着鸡犬升天,搬去了天子脚下。刘父更是扬眉吐气,特意在刘大伯面前晃悠了一圈,问他是不是悔得肠子都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