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纨绔断定崔游拿不出好香参会, 便特地给他报了个名头上去, 届时无论是他躲避不来,抑或是来了拿不出好香, 都是难堪的。
那时候的崔其尚未是如今国公的好名头,只空荡荡挂了个博陵崔氏嫡次子的名头, 又只好打醮坐观,崔游这个嫡次子的嫡子也不过是听着好听罢了, 哪里能跟他们一起参加这什么劳什子鉴香会。
就在他打定主意那日躲在家中的时候, 姜无芳来了。
原是姜无芳的舅父从海外寻来了极好的香,知他困难,连阿玉也没让挑,便先送了过来。
一共两个香囊, 一个是竹隐香,另一个是茉静香。
一个以竹为骨,附上其他香料为肉填满香息。初初充满鼻息时只觉冷冽,再细闻下来,只觉得余味却以淡淡的桂皮收尾,将这几分凌冽收藏起来,平添几分温润。仿若是竹林之中,左手握着书卷,右手执着宝剑起舞的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一个是用花做魂,添上薄荷为魄饱满香调。茉莉花的清雅在鼻尖绽放时犹入少女钻入花丛,香味如同朝气蓬勃的面孔,使人见之难忘,尾调极轻的薄荷冷香,如同甜梦中的一根银针,刺痛人心,使人不得不回到现实。好像一个貌美的女子,在夜间褪-去她的娇憨,露出一丝不属于少女的尖锐笑意。
花与竹,当时崔游丝毫没有犹豫就选了竹香。
“我这一辈子对竹情有独钟。”崔游当时如是道。
当然,由于当时的品鉴的人都是些狗屁不通的纨绔,尤为喜欢大开大合的花香,对于君子如竹的竹隐香倒不是很能欣赏,所以最后的鉴香会中,由阿玉拿着的茉静香摘了头魁。
当年的鉴香会上,只有一个人拿不出好香,那就是姜无芳本人。
当年郑家舅父拿回来的海上名师做的好香,本就是备着给她和阿玉的,她不忍崔游受辱,便让了一个出去,阿玉那份她也没有缺,以自己的顶上了。
不过当时倒是没有哪个不长眼的纨绔敢来笑话她,毕竟她那个看似玉雪的小拳头能把铁锅打出一个钵大的凹陷,没人会来触她的霉头。
如此看来,当初的结果倒也是阴差阳错,意外得和谐。
当时看崔游一下便选中了竹隐香,她还当他是只爱君子般的翠竹,对花敬谢不敏,今日竟不知他这几年下来,倒是生出了许多看花的雅兴。
能这般将花期精准至如此,如今的崔游也是个爱花之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