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页

“谢姨,我弟弟是怎么丢的,我没啥印象了,你再给我说说。”

提起这事,谢寡妇除了叹气还是叹气。

“我记得清楚,当时正是秋收时节,连着几天天气不好,家家户户都在地里忙抢收。季家老老少少都撵地里去了,你弟才四个半月,离了你娘就哭,你娘没办法,只能背着下地。那么小的娃哪禁得住热?你爹就求了你爷,让你娘回去负责大家伙的饭食……”

谢寡妇的面色越来越凝重。

“那天晌午头,你娘在家做饭。灶房里热,你弟又闹觉,你娘添着柴看着锅,还要时不时把你弟抱出来凉凉风,一不留神糊了锅,你娘着急,把你弟放到房檐下的竹床上,就跑进灶间收拾,等再出来,你弟就不见了……”

谁能想到呢?

就那么一小会儿功夫,还是在自家院子里,孩子竟然能丢。

“满村找遍没找到,镇上也找了……你是不知道,你娘差点没疯……”

“没有报官吗?”季妧皱眉。

“报了,咋没报?不仅报了官,你爹自己还在外面找了半年多,京城以北邺阳以南的府城都跑遍了,可就是没音信,后来你奶和你爷,就不同意再找了。”

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又没有什么及时有效的通讯工具,父母能够寻找孩子的地方太过局限,最多就是本镇本县。

而且这时期没有计划生育,一个家庭往往不止一个孩子。物以稀为贵,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因而在某个孩子丢失之后,很少会有父母坚持去找。

那种倾家荡产、穷尽一生、踏破天涯海角寻子的故事,几乎不可能发生。

平民家庭更是如此。

幼童丢失后,父母如果花费大量精力去寻找他,那么就无法兼顾生产。

这个生产,不仅指生育,还指耕地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