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大族作为第一名门,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尤其是太师人望威重,气狠了说出这等话也无人反驳。
贺公本意也不是想把这些人逼急了,看李太师跳脚反而有一种得逞之感。
“诸公之忧虑,无非是太上皇不得人心……不过,此事已有良方!”
他看向身后,闻人清钟翻了个白眼,展开手里的联名书。
“就在刚才,太上皇已与众阁臣达成共识,还朝不还政。”
还朝不还政?
这等新鲜词儿让本来愤怒中的炀陵百官一怔。
贺公进一步诠释道:“我等大可先尊奉太上皇为君以定人心,而诸公所忧虑之家国大政,则可效仿伊尹、周公代天子而治,待皇后嫡子成年,我等自可功成身退。”
他说完这句话之后,闻人清钟后退了半步,对着乐修篁低声道:
“恭喜老师心愿达成,以举贤人而代帝王家,往后之天下,尧舜之风复矣。”
这当然值得道喜。
从那年潞州乐修篁在城门口等了整整一夜,等来了镇国公秦啸起,他就开始了这场改天换地的征途。
千方百计地让家国一统,千方百计地提升名望,不择手段地培养他心中的圣人……就是为了今日。
从今往后,这天下将开启新局面。
君王再也不会有权利凭一己之力祸害江山,再也不会有什么亡国昏聩之主,他们将作为一个虚无缥缈的象征,一代又一代的传贤将使这脚下的山河永世存续。
“这把谋算周全得让学生拜服,太上皇回朝一事所有人都不可能接受,但让他称帝而不揽政,这却是可以妥协的。再进一步放宽条件,让天下人等着皇子长大继位,如此一来,这件本来不可能实现的事听上去也没有那么难以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