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看他一眼,开口道:“如今只是第一步,之后几年里,我会想办法把书钱压下来。”
范知县一哆嗦,哎呦喂,永安郡主那双眼睛难不成能读心不成?
说完事他本该离开,可又对压下书钱的事情深感兴趣,忍不住问:“怎么压?”他这么多年知县不是白当的,不是那些迂腐书生可比,他对民生和物价有一定了解,“郡主难道要买下所有书屋?可你低价卖出不就亏本了?”
俗话说得好,掉脑袋的买卖有人干,赔钱的买卖没人做。
杜平:“这事我交给江南商会去办,他们已有章程。”她想起前几日陈千瑜传来的信函,露出一丝笑意,“一开始也许会亏损,但等一切步入正轨,就能赚钱。范大人,不管做什么事情,若一直只投钱,却没盈利,跟着做事的人都没钱养家糊口,那么,这事儿一定持久不了。所以,不管我做什么,我在一开始就会预想几年后的发展情况,你不必担心。”
范知县心悦诚服:“是。”他告辞后便向外走去,可走出几步又回来,站在桌案旁。
杜平抬眸:“还有何事要说?”
范知县犹豫片刻,还是说出口:“郡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下官知道您的意图,可这件事做下去,也许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会带来麻烦。”
杜平:“在你眼里,什么是好处?什么是麻烦?”
范知县一愣。
杜平:“你觉得不该开启民智?”
范知县踌躇:“他们懂得多了,容易变成乱民。”
杜平:“何为乱民?本该属于他们的东西被人夺去,一代又一代只能为奴为婢,命贱如草,分明是自己种的粮却吃不饱,分明是自己织的布却穿不暖?他们若想反抗就是乱民?”
范知县沉默许久:“……话不是这么说的,人有高低贵贱,世道本就如此。”
杜平轻笑一声:“范大人,你觉得陈胜吴广是怎么出来的?远的暂且不提庞勋黄巢,就拿近的说,当年闽地红花教的兴起你可知晓?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那年江南水患不过是个引子,在那之前就已成立红花教,只不过水患之后,各地乱党的势力不减反增。”
范知县这一次沉默的时间更长:“那郡主应该回到京城,帮着朝廷赈灾才是。能吃饱饭,乱民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