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这些年来,科举已经不再是官员入朝为官的唯一途径。原本之所以有科举考试,就是避免如早期历史一样,只有世家大族、公卿王侯出身的子弟才可入朝为官,而是让寒门子弟也有了晋身上层的机会。

如今要废科举,自然也得有类似渠道进行替换才行。

所以谢良臣便以前世初等、中等、高等学府学历为参照,再辅之以部门特考,制定了一套人才选拔模式。

且因为如今新学推广尚未完全普及,国中只学儒学的书生仍旧不少,所以谢良臣也特地让学部官员们分了文科、理科。

所谓文科即只学四书五经的学生,至于理科就不用说了,那便是各个专业都有细类化分的新学毕业生。

从小学到大学起,学部改往日的县试、府试、院试、乡试、甚至会试等,全都称之为升学考试。

凡学生就读各年级,经考试合格,即可升上高年级就读,同时从初级到高级,每阶段考试难度也依次增加,如此便能筛选出合格的人才。

当然,若有人天资不凡,也可跳级,只要考试通过即可。

这次选拔考试,便是文科学院与理工科学院的学生们在取得学历证明之后,首次参加朝廷组织的选拔考试。

这次出缺的部门不少,因为谢良臣降低原本官员致仕的年纪,由原本的七十岁,下调到了六十五,再加上官员考核法的实施,每年都有不少官员会因为懈怠工作而被撸掉官职,所以朝中官员如今也开始呈年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