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页

而识字和三百千的教授大多都是在村里或是镇上童生或是秀才的私塾里头学会了的,不然也不能去书院读书。

若只是如此倒也罢了,她送平安去私塾也无妨,不过书院教授的夫子都是秀才及以上的功名,学问自然不同。

平安虽不是她亲生的,却也是看着长大的,她必是要给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不浪费他的天赋。

第三十三章 入学

于是新聘来的老秀才公便负责把赵平安需要去通过入学考试, 中间欠缺的那部分知识给填补上……

尤其是他那笔烂字。

这位老秀才对于字体要求极为严格,以往甚少接触毛笔的平安在此处受到了极大的磋磨。

三百千他早已经会背了,不过也不方便跟老夫子说, 只自己多看看《弟子规》《幼学琼林》《增广贤文》和《千家诗》

当然,在课下他也会请教一些功课, 惹得老夫子啧啧称奇,被赵平安拿胎教的借口糊弄过去了, 他总不可能说是过目不忘吧!

太容易露馅儿。

后来他还叫老夫子把四书五经给他预习一遍,不求多会,起码能先大概理解这几本书讲的什么,到了书院再系统的学习。

昭和四年八月, 会聚书院开始新一轮的招生报名, 大太太叫姜鱼林趁着休息的时间给他把名报了。

至于为什么还要兜个圈子不让姜鱼墨去, 那是因为她儿子太不靠谱……

不错,虽然是自己亲生的孩子, 大太太依旧觉得这孩子性子太跳脱,不够稳重, 她自己也不放心把这事儿交给他办。

所以, 为了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还是姜鱼林去合适些。

至于姜鱼墨自己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