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光要缠蚕丝,还要做被褥,只不过被褥的制作流程与抽丝还是有挺大的区别。
所以,四月,李家庄的庄农们注定要忙翻了头。
先是要挑选优质的蚕茧入水煮透晾凉,用指甲剥开蚕茧取出蚕蛹,再取一根竹弓,不要太大,把蚕茧拉成丝绵片,撑开套在手上叠至5-6层取下便成了个棉兜子,甩干用线串起来。
四个人把绵兜用力拉开到被子大小,一层层重叠起来做成桑蚕丝的被胎,剩下的蚕茧可用来缫丝,像麻布一样用织布机织成绸布。
他们商人不能穿绸,可没说过不能盖蚕丝被,似是家里有钱的人家,偶尔也会买些绸布回去给孩子做个被面枕套之类的,显露出来也就罢了。
若是问这世界上谁的钱最好赚,赵平安一定会回答,女人和孩子的钱最好赚。
四月底,李家庄产的蚕丝被正式在鹤溪县的布庄上纲上线,主打的就是给孩子盖的。
马上快夏天了,麻布毯子又闷又热又扎的慌,孩子皮肤娇嫩,别再扎着孩子。
自家蚕丝制品直接出手,还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蚕丝被的价格自然定的比市场价要低,却也比正常被子价格高出不少了。
不过小孩子体型小,一件孩子盖的蚕丝薄被花不了几个钱,宣扬了一番蚕丝被的好处,还引起了县上一股蚕丝制品的热潮,倒是有不少大人也来两姐弟这里预定了蚕丝。
快钱只好挣一波,多了就不太好了,趁着这个机会,赵家姐弟俩还跟县上的几家布庄谈好了价格,日后处理完的蚕丝布或是被子也可以交由他们来卖,不至于打破县上行商的规矩。
而另一边,这柴胡经过两年的繁育,也差不多有了规模,也到了可以出售的时候。
不光是柴胡,在此期间,赵平悦还带了个大夫去了李家庄的山上,让大夫帮着看看这山上有没有其他的药材。
她觉得这山上既然能长柴胡,应该也能长别的,结果又在此地发现了,枸杞,猪苓,车前草……
但赵平悦毕竟是女孩儿,不好抛头露面的,于是,这售卖柴胡的活儿便交给了这两年刚跟着学做生意的姜鱼墨。
之所以交给姜鱼墨,还有另外一层原因,因为他的同窗好友罗有财也开始接手家里的生意了。
而罗有财他家,刚好做的也是药材生意,所以他们两人可以进行联动,省了一番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