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页

相识多年,他知道,王大人是个不看重身份的。

这孩子,比他运气好。

下午的时候,他们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宣布,便是这选入国子监生的名单公布。

国子监的学子皆被成为监生,而监生又分为举监、贡监、荫监、例监、恩监。

若是以举人身份入国子监那便是举监;依靠父祖的官位取得入学资格的则是荫监;有钱人家捐钱也能进,但耗费的银两最低也是千两起步,这类人通常是奔着结交一些达官贵人去的,叫例监。

还有两类情况,一是恩监,一是贡监,恩监是皇家有喜事特别开恩招进来的;而贡监则是各郡县贡献给皇上的优秀学子,一般是取县试前三甲的秀才。

因着学子们来源广泛,学力也不大相同,这就导致了国子监招来的学生良莠不齐,派别明显。从举人到秀才,再到没有功名的荫生,几大派系的监生你看不惯我我看不惯你,尤其是有好些个荫生,仗着自己的家世背景,最能挑事儿……

每回国子监的招生都是没准儿,有时三五个,有时候一个都不招,今年特别放宽了条件,在每个郡里接收十名,三十岁以下的举人,可入国子监深造。

姜鱼林的乡试排名在十几名,原本是够不上的,不过他最占优势的一点就是年龄小。但从三十岁以下挑选,光靠今年的举人数量还是不够,所以他们便邀请了前两年中了的举人们过来。

能够入国子监读书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这国子监从不向平民招收学子,要么家里有钱,要么家里有权,要么就是自己身上有真本事……

总归就一个字:难。

本次入选国子监名单中,不光是有姜鱼林,另还有宋小公子以及其余八名举人。

赵平安着实没有想到,姜鱼林此次科考不仅取得了举人功名,还拿到了去国子监进修的录取通知书,自然是替他高兴。

超了年龄的举子不免有些可惜,但超过就是超过,考官那里都是有记录的,造不得假。

吃过午饭,考官们便就离开,留他们举子们在此处说话,熟悉熟悉,培养感情,他们若是在,学子们大多要收敛,什么都不敢说,谈何熟悉?不如回去休息。

等今日这举子宴结束,没两日,他们便启程要回去,日子初步是定在了八月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