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页

赵平安也看得出他有些纠结,又接着劝:“鱼林哥,你不用觉得有什么,咱们俩也算是互利共赢,我拿你当挡箭牌,你也能落得个好名声,岂不是妙哉?”

他拿肩膀碰了一下姜鱼林的肩:“你想想,我若是找了旁人被坑了怎么办?还不如找你,对不对?”

只见姜鱼林轻轻一挑眉,张口道:“这话你说的倒是没错,你的眼光还是没问题的。”

“这话你是在夸我还是夸你自己?”

“当然是夸咱俩……”

赵平安一脸不信:“我怎么觉得你在夸自己……”

只不过,这棉花纺成线不能只靠手搓,还需要一定的工具,问题是赵平安对于这些工具压根儿就不懂,只能找人帮忙。

找谁呢?除了姜家人,也没别人了。

这件事是姜鱼林来说的,具体怎么说赵平安也提醒过了,他俩也是提前就商量过,姜鱼林如今毕竟是举人老爷,在姜家的份量可不一般,有时候他说的一句话比赵平安说的十句都要好用的多。

尤其,姜家大房那边倒不会有什么意见,就怕是二房搅浑水,所以让姜鱼林来说才是最合适的。几番强调,他让一家人不要把这件事情说漏了嘴,只要他们不说,旁人见了也不会知道这是在做什么?

他们家话最多的就是姜二爷和二太太,见孩子既然发话了,他们再三保证绝对不说,这是有关于他们儿子的仕途,他们可不能在这种时候拖后腿。

后来提到关于这纺线工艺改良的问题,几个大人都不由自主的看向了老太太。

老太太最近才得了孙子和重孙儿,心里正是高兴得紧,而且那郑玉娥生的又是女孩儿,也没人来跟他两个儿子争家产,所以老太太自然神清气爽。

见一家人都举荐老太太,姜鱼林还有些不确定的看向了她,问:“奶奶,这事儿你能行吗?我记得昨儿平安才跟我说过您还在忙着折腾那炭笔的事情,再缆下这活儿只怕是要忙不过来了。”

老太太笑眯眯的回他道:“无妨,那笔也不需要我来弄,如今正好也进入了瓶颈期,我也得空,不如先做些其他的事情……”

“只不过,这工具的改良可不一般,奶奶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