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以后再说,别跪着了,当心伤着膝盖。”
怎知她像是膝盖生根了似的,非但没起,还仰着小脸问道:
“爷,您曾经说过的话,还作不作数?”
柏常脑袋里全是她刚才那番关于妻妾的长篇大论,一时没明白她这没头没脑的问题,“什么话?”
“您当初说,奴婢想走,随时可以走,这话还作数吗?”
那是她想去仙姑庵当姑子不成的当晚,柏常留她在身边当管事大丫环时说的,
‘放心,不用签卖身契,也不押你的户籍,我无权卖你,也不会卖你,更不会逼你做任何你不愿意的事,若是哪天你有更好的去处,随时可以走。’
“怎么,媮儿现在有更好的去处了?”谢爷收回了手,喜怒难辨地看着她问。
开弓没有回头箭,阿媮早做好了准备,连如何应答也是打了腹稿的:
“回爷的话,奴婢这几天到外头闲逛,得知城郊有个慈幼坊,专收无处归依的妇孺,奴婢慕名拜访,对苏老夫人的济世慈悲深感钦佩。终日与孩童相伴的简单生活,亦令奴婢心神向往,所以想去里面做女侍”
洛川能有书香之城的美名,有一半是世代书香的苏家的功劳,从前朝开始,苏氏文才辈出,更要的是,苏氏的代代文儒,最后都是落叶归根,讲书办学,哺泽故里。
慈幼坊是已故的苏大儒遗孀所开,并代代相传,皆由长房长媳打理。据说是因为苏老夫人早年走失的幼女最后竟然是在青楼找到的,所以她立志:不让失怙失恃的幼儿卖身为奴,不让落泊的女子,无可归依。
苏氏的慈幼坊在洛川声名极好,甚至那边陪子陪夫求学的清贫妇人,也会去那里找点活干,贴补家用。
是的,慈幼坊并不是把这些人闲养起来,里面有各种手工绣活干,孩子们自小就要读书识字,略大些,则要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儿了。
这些揽活派活,日常管顾,自是要请女侍来做的,那天求见后,苏山长对能写会读的阿媮亦是十分的满意。
柏常气极反笑:“所以,你不是临时起意,你是筹谋已久!”
不到万不得已,阿媮是不愿惹怒这个男人的,与其去那些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冒险,倒不如就留在洛川,所以私逃什么的并不现实,得好聚好散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