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第59章

去年, 柏常院试中了案首后,明镜堂的丘航找他相商两件事,一是让他入仕时, 自请到南夷任知府。

南夷就是南边群岛,地广人稀, 蛮荒落后,名属朝廷管辖,实为海盗一手遮天。

但凡有点路子的文官, 都不愿调到那里去——历来,那都是贬官发配之首选,任职其间,死于非命甚至身首异处的官差, 不知凡几。

朝廷也是鞭长莫及,若是兴师动众地派兵镇压, 大军未到,他们已全散到海上去了, 若是驻扎些许兵马,又被他们三天两头地突击偷袭,防不胜防。

是以, 虽然知府是从四品官职, 但南夷的知府之位是常年虚缺,无人问津。

“明镜堂想要开辟多个不太受朝廷干涉的落脚地, 南夷最好不过,清理海盗很容易, 但若想长治久安, 得有个靠谱的自己人在明面上……”

其实朝廷一直也想招安海盗,就是不纳税也没关系, 他们自治自理,别做烧杀抢掠的事,明面上向朝廷有个交待就行,但这些海盗也不是一个帮派的,谁也不服谁。

柏常只略一思索就应下了,明镜堂的实力他是知道的,若是黑白两道配合得宜,治理好了,这蛮荒之地的父母官,就真的是跟土皇帝差不多,到时,给那小姑娘更改个户籍,应该就不难办了。

而且,他暂时还动不了李家,若是留在京城,少不得要在口舌之争上费心神,还有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要周旋,还不如外放谋发展。

而丘航跟他相商的第二件事,竟是给他明镜堂的令符,让他监视李家,抓到可以定罪的把柄。

柏常本来就在暗查李家,他已发现李长恒正在急速地收拢大量现银,而且暗中接头的客商,很可能是越人,如此一来,他跟明镜堂简直是不谋而合,哪有不应的理。

大穆和越国这几年剑拔驽张的,早已不互市,违者以通敌叛国罪论。

若是证据确凿,这功,也可以记小姑娘头上,她在李家四年,偷听到点什么风声提供了线索,是很合理的事。

那晚,暗线来报,李长恒在外海泊了几艘大船,又连夜分数个码头装货,货箱里头,全是盔甲!

为免打草惊蛇,柏常带着明镜堂的人不分昼夜地紧追密查:与李长恒汇合的,是京城皇商薛家,薛家的背后,是安国公府冯家,冯家曾出过一位皇后,一位贵妃,如今的肃亲王妃就姓冯。